医学三字经熊继柏谈中医读书苦抄背诵与艺术教育专业特色融合的独特之处
我从中医书籍的阅读经历谈起,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记得在二十年前,我校的彭坚教授曾经提到“研究熊继柏现象”,虽然他并没有具体解释这个问题,但这句话对我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我自认为既是学徒派,也是学院派,我的文化水平主要依靠实践和学习。
回想起当年,我使用苦抄与背诵的方法来打好中医基础。首先,是《雷公炮炙四大药性赋》这本书,我花了四个早上时间将其完全背诵下来,然后白天就放松一下,不做其他事情。接着的是《药性歌括四百味》,尽管现在我可能已经不再记得其中的大部分内容,但《雷公炮炙》的内容仍然能轻易地在脑海中召唤出来。这两本书奠定了我的中药学基础。
接下来是我读的第三本书——《医学三字经》。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读这些书都是抄写而非直接购买原版,因为那时候资源有限。我会抄写完后,再由师傅检查,有错别字的地方他们会给我改正,并让我重新复习,以确保理解。
第四本书涉及的是脉诊知识,其中包括《王叔和脉诀》和《濒湖脉诀》,这是我们现代诊断学的一部分。而第五本则是关于诊断学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总结起来,我最初通过苦抄与背诵建立了三类基本知识:中药学、三字经、以及诊断学。此外,师傅引导下,我开始学习方剂,如陈修园所著的《局方》中的汤头歌诀,以及另一部作品——陈修园的小说般编排方剂歌曲集——时方歌括. 我还被教导如何阅读内科学文献,比如陈修园撰写的内科专著——时方妙用.
老师们通过跳跃式教学方式指导我,特别是在学习张仲景古代医学巨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伤寒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重要文献,他们让我进行单独研读,并要求我能够准确无误地背诵每一句。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都会得到老师们耐心解答,使得这些古老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且难忘。
随后,又继续攻读另一重要内科学典籍,即孙思邈所著之—金匮要略. 在一年多时间里,我成功完成了对这两部作品全面的掌握,这对于成为一名合格医疗专业人士至关重要。在1958年的“”运动期间,我以此为基石开始了我的临床实践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