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源流与魅力探秘
我们现在对史前绘画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出土的彩陶及全国各地岩画遗存,而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作品大多是由宗教和巫术目的驱动,并不是出于审美和欣赏需求。
■ 绘画的萌芽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萌芽时期,伴随着石器制作方法的进步,原始工艺美术得以发展。然而,我们掌握的中国绘画实例仅限于新石器时代陶瓷器皿上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多个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学者们将中国绘画起源推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众多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伟巨制。内蒙古阴山岩画是最早的一批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先民在长达一万年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类似图像,这些连续不断的图像把整个山体变成了东西方向300公里长的一条巨型艺术廊道。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类似的图像还可见于苏北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遗址。
■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探讨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彩的人物活动、舞蹈、祭祀和战争场景,我们需要再次关注那些位于边远地区神秘岩壁上的作品。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壁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这些建筑构图更为复杂,所表现内容从单独物体发展到互相关联的人物形象,它们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绚丽人生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当然,这个时期中的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没有任何限制,他们自由无羁地在未经处理的地面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这一切变化源自陶瓷与木结构建筑出现后,具有创造力想象力的艺术家们很快就发掘出了这些材料作为完美之处,然后色彩斑斓丰富纹样便涂抹上了这些建材上。此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带有精美纹饰陶罐。大汶口类型颜料印刷技术手法以西安半坡出土《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且耐人寻味,其具体含义一直是一个谜题。而庙底沟类型颜料印刷技艺中的《鹳鸟石斧》,被认为代表了一段氏族兼并鱼氏族历史事件。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则展现了一群氏族成员欢快跳跃的情景,被誉为新石器时代最佳之作。
【先秦绘画概况】
在先秦时期,即春秋战国之间,由奴隶制转向封建社会期间,不同的手工业得到极大的繁荣,尤其是青铜文明兴盛,此背后又推动了各种文化形式尤其是文学诗歌音乐以及雕塑金属工艺等领域都有所突破,但是在当时能保存至今的大部分都是用漆或其他材料涂抹到木质或者布帛表面的残余痕迹,那么这个原因就是因为那时候的大部分作品都使用易腐易损性质较强如木头或者布帛作为载体进行装饰而导致今天能看到的是非常少量已经严重受损甚至完全消失的情况。
商代墓葬中常常能够找到一些残存的小巧彩色织品,一些商王墓葬则更多地展示着高水平漆工成果,如黑红两色的交错组合给予观者一种视觉冲击,与此同时还有大量青铜工具与白色的粗糙陶罐相间摆放,让整个人群生活显得格外奢华而充满活力。
商代晚期殷墟曾经有一处被称为“博物馆”的地方,那里不仅堆积着各种珍贵文物,还保留着几块修补过一次之后仍然完整保存好的墙壁部位。这块墙壁最初用红灰泥粉刷成白色,然后用红墨水勾勒出的卷曲对称花卉图案,对比鲜明直观吸引每一个走近的人注意,而且它们似乎预示着未来某种形式风格将会发生改变。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会修建庙宇,并在其中设立供奉祖先或神灵的地方进行装饰,其中自然也会包含一些壁畫这样的装饰性元素,以传统方式记录重大事宜。
幸运的是,在湖南省长沙市楚墓中成功挖掏出了两个带有旌幡特征并且属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作品——帛书。这两幅画像分别描織女性及其旁边飞翔龙凤,以及男性驾驭龙船形象,都采用侧面肖像线条勾勒,同时伴随著象征意义动物形态,这两幅画像显示出来的是不同程度上的技巧熟练度差异。不过尽管如此,它们共同点却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便是在漫长岁月过去之后,无论如何艰难困苦,都有人继续追求他们的心灵追求,将生命力量灌输到那些只存在瞬间,却永恒记忆中的线稿之上,为千百年后的我们留下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