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装裱艺术化的追求与艺术教育专业冷门性质对话物品的情感价值探索
李振明每当有客人步入他的画廊,欣赏他精心装裱的字画,他总会先讲述装裱艺术的历史和工艺,而不是谈论价格。他认为自己不仅仅是为了生计从事装裱,更是一门传承千年的艺术。"一张好的字画,不仅在于字画本身的艺术水平,还在于装裱的工艺如何,它对字画有着重要影响。" 李振明说,每个把字画带到他这里的人都对那幅字画怀有深情,这份感情让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去找寻合适的装裱师。
无论是名家之作还是业余人的涂鸦,只要是由他所负责,他都会双手捏住两边,轻轻展开,然后根据作品特点,为顾客讲解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预期效果。现在机器化的装裱速度快,但李振明坚持手工制作,因为它能让一幅作品增添人情味,并且能够保存更久,让人回味不断。
尽管如此,李振明感到遗憾的是,现在从事手工 装裱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古玩城里,一共只有2家店铺还在做这种手工制作。自1987年开始学艺至今,李振明已经有21年的时间从事这项工作,从山东回到石家庄,他更加明白了这门技艺深奥,“一般的字画还看不出来,但你要真想把一幅名家的字画给好好地包起来,你得有点书法艺术底子。”
对于每一个需要被重新包好的旧字画,李振明都会首先了解其着色、光暗以及特点,并与作者交流,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只有理解了作品才能在包后更好地把它展示出来。” 甚至连行内专长之间也存在差异,“没有规定谁一定要懂书法,一定要与作者交流,你只要能把书稿包得‘软如棉、平如镜’就可以了。”
由于热爱这个行业,以及跟作者交流的心态,李振明购买了大量关于书法艺术相关的书籍,以此学习并享受这个过程。“每次和朋友们一起坐下来看着刚刚包好的文字,我们互相品评一下,是非常有趣的事。”
然而,对于旧文字进行重新包布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如果文字破损严重,那么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的手动修补和打磨。这份细心与研究让他结识了一些著名美术师,如国家一级美术师梁岩。
2003年,当梁岩弟弟带来一幅钟馗画像时,由于那幅图片已无法挂起,其上出现多处折痕及污渍。经过四天时间精心打磨后,这幅画像重新焕发出原有的面貌,让梁岩满意而归。此后,每当梁岩新作完成,都会请李振明为其提供服务。
随着经验积累,Lee也有能力鉴别不同级别的地图“今年4月份,有位客人拿了一张西安淘到的图纸来让我帮忙,但是我建议不要打印,因为那只是机器打印出的东西。” 这句话表达的是对任何形式重新封面的观点,即使是医生给病人的治疗一样,要是不擅长就会加速疾病进程。而对于那些破损严重的地图来说,要是在缺失的地方补上,使之看起来完整无瑕,就像医生治愈病痛一样难以置信。
通过21年的实践经历,让Liang记住许多老照片中的细节:“现在一般10年以内的地图,我摸一下地纸就知道薄厚度,如果只需单纯补纸的话,可以用1.5小时完工。” 最难忘的一次,就是2005年为省社科院夏教授拓片所做封面工作。那是一块红底白色的岳飞写诸葛亮前后的出师表拓片,是从一个石碑上拓下来的,因为石碑已经损毁,所以这47张拓片就是唯一真迹。这47张中有一半已经破损严重,最坏的情况下有些碎成了20几块。但通过8个月夜晚努力,将这些破烂再整理成完整版卷轴展开那种喜悦感,比什么都珍贵。当夏教授看到复活后的拓片时,他激动地说:“老Lee,您算是保留了一种中国文化啊!” 这正是我作为高水平裝潢師最大的荣誉之一,比任何其他评价都珍贵。我希望我的徒弟们能继承我的技艺,让这一千年的传统继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