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装裱艺术化的追求在800字的艺术教育心得体会中寻找物品之美
李振明在自己的画廊中,每当有客人来欣赏字画时,他总是先与他们分享关于装裱的历史和工艺。对于他而言,自己从事的装裱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更是一门传承千年的艺术。在他的看法里,一张好的字画不仅体现在字画本身的艺术水平上,还需要考虑到装裱的工艺对其影响。
李振明认为,每个将字画带到他这里的人都对那幅作品怀有一份深厚的情感,因为没有特别的意义,他们不会去花费时间和精力让它得到妥善保养。无论是名家字画还是业余人士的手稿,只要是由他负责打理,他都会亲自拿起双手,将字画轻缓地展开,然后根据作品特点,为顾客详细讲解如何进行装裱,以及最终会达到什么效果。他坚信,虽然机器能快速完成装裱,但传统的手工技艺能够为一幅作品增添独特的情感价值。
在12月中旬,有位顾客曾经找过他,她拿着十年前李振明给她打理的一幅旧作,说是在家中翻箱倒柜时意外发现,让她回忆起了许多往事,感到非常温馨。她还带来了几张以前的作品希望能重新整理并留作纪念。李振明提醒,这就是手工技艺的一个优点,可以长久保存,同时给人以回味,而机器处理后的作品则无法更改。
自1987年开始学艺至今,李振明已经从事21年的传统手工技艺。他理解每一件好书法或绘画背后都蕴含着深远的情感,因此在选择装饰材料时要慎之又慎,以免损害原有的美妙感觉。此外,对于那些想要复原古老艺术品的人来说,他也会尽力帮助他们恢复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焕发新的生气。
尽管技术不断进步,但对于真正懂行的人来说,不同的地摊、市场和店铺之间其实差异很大。有些地方可能只是为了追求速度而忽视了质量。而对于像李振明这样的专业人士来说,他们追求的是那个“软如棉、平如镜”的完美境界,即使面对破损严重的情况,也能通过细心修补将其恢复得几乎完好无缺。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装帧师具备极高的心智与耐心,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有空闲,就必须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
由于他的热情以及对书法艺术研究的专注性,使得他结交了一些著名的大师,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梁岩。在2003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下,梁岩委托他为一幅旧版图进行重新包裝,那是一次艰难卓绝但令人兴奋的事情。当梁岩看到成果后,他表示非常满意,从那以后每当有新作出现,都首选寻找李振明帮忙处理。
随着时间推移,当李振明逐渐积累了更多经验和知识,并且能够区分真假之后,在4月份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客户拿出了西安市淘来的所谓“名作”想让他帮忙打理。但经过仔细检查后,发现那不过是一副机器印刷出来的小玩意儿,这让这个简单的事变成了一个小插曲。不过,这样的经历也加深了彼此间友谊,并使得他的业务范围扩展到了识别伪劣商品方面。
“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这句古语正好形容了一种情况,即如果不是合格的话,那么即便再多花钱也是徒劳无功。而作为一个精通这一领域的人类角色(或者说一种职业),这是挑战中的挑战,是测试技巧与创造力的舞台之一——既可以治愈受损之物,也可以导致它们进一步衰败。这一切都取决于你的态度和能力。如果你把它当做一场冒险,而不是单纯机械地执行任务,那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比如说,你可能成功地拯救了一些被遗忘、破碎或未被尊敬的事物,使它们变得值得珍藏甚至展示给世界见证者们。这种改变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它赋予了我们力量,使我们成为某种程度上的守护者,或许是最后一道防线保护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免受侵蚀或丢失。
2015年夏教授向我捡出了一批拓片,其中包括岳飞写下的诸葛亮出师表拓片,这可是石碑上拓下来的唯一真迹。一开始共47张,但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已经出现严重损坏状态,最糟糕的是其中一些拓片竟然分成了20几块。我花费8个月时间全程监控并修补这些断裂的地方,最终成功将所有碎片拼接成完整的一卷长36米长卷轴展现出来。当夏教授看到这份“复活”的史料时,其表情超过了我的期望,我觉得这就是最高级别最宝贵评价,对于任何维护文化财富的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之一。我清楚记住,当我完成这项壮举后,我内心充满无比骄傲,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即使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但是只要用我的方式来贡献我的小小努力,我就已足够光荣了。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文化品味也有所追求,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资一些真正具有价值的事物,比如购买真正的手写书籍或者精致绘制涂鸦等。这意味着我们的行业正在逐渐获得认可,我们应该继续保持这种高标准,不断提升我们的技能,以确保每一次制作都是最佳状态,从而赢得市场认可并持续发展下去。
最近,我已经培养出了两个徒弟,他们跟随我学习四年的时间,他们日益增长的问题解决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让我相信未来这一切都将继承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强调的是把握那种对待每一次加工都不必急躁,要享受整个过程中的乐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不管是付出的汗水还是感情上的投入,如果不能享受到这个过程,那么最终呈现出来的事实产品就会显得乏味透顶。
我始终坚持认为,把任何事情当成艺术活动去处理,就算是日常琐事一样,也能找到快乐之处。我知道很多时候其他人可能不会那么看待,但是对于那些渴望探索更深层次意义的人们来说,这才是我生活方式的一个核心部分。
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我学会了解如何适应变化,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保持自己的风格不变。所以,无论环境怎样变化,无论需求怎样转变,我们只需调整策略,就可以继续前行。在过去数十年里,没有什么挫折过大,没有什么困难过大的没办法克服。而今天,与昨天相比,可谓更加繁华昌盛。不管未来的路是否坎坷,只要我们依然保持最初的心态,一定能够迎刃而解。如果有一天有人问起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人生道路?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是我喜欢的事情,是让我感到快乐的事情,是让我觉得自己存在价值的事情。这就是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