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探索当代中国画的奥秘与魅力
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探索艺术教育的奥秘与魅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变迁迅速的时代,传统艺术尤其是中国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说“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当代中国画正处于一个危机与新生的转折点,画家们所经历的苦恼、反思和创造折射出了历史演变的特点。
传统中国画作为封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根植于封闭社会中,以“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纲常为基础,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历时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表现出的惊人稳定性深深制约了艺术发展。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上看,中国画从形成、发展到没落基本保持着与社会平衡的进程,没有出现突破与飞跃。
我们可以看到,从早期帛绘壁绘画像石到文人笔墨,在形式上的演变,就是逐渐淘汰单纯以造型为主的点线色墨,而赋予这些符号本身抽象审美意味。随着技术手段达到最高水平,同时成为僵硬抽象形式,这导致了保守性的加强,使得技艺超越了观念开拓,用意境去追求而非直接表达观念。
当然,不仅是传统因素,也有理论薄弱限制了实践。由于重实践轻理论民族特点,“六法”成了审美判断和创作方法上的最高司法官,但这也限制了理论指导实践创新。此外,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传统限制,我们需要对绘画理论进行根本改观。
新的绘画观念不是无中生有的,它吸收优秀遗产,将空间时间融合一体,与现代科学精神相符合,如海森堡提到的:“我们所观察的是自然本身,而是用我们提问方法揭示自然。”理解这一点,就不会把新的视觉语言当成抽象理式。
革新中国画首要任务是在崇拜严格形式规范后突破出来;改变对古人的崇拜,让我们的作品能够超越过去,从一种套路进入另一种更宽广自由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那些自认为清高国粹派老先生,他们以轻蔑目光投向现实革新运动,我们只能认为这是糊涂懒惰,不清不高,只能贻笑后世。
应当承认,当代中国画家的努力并非全然白费,他们认识到了传统已经老态龙钟,只吸取文化遗产剩余。但他们在新时代影响下开始他们艺术生涯,并没有妨碍开拓新的审美经验。刘海粟等杰出代表带来了新的东西,为延续提供增添之物。如果潘天寿李可染过分偏向技法走极端,那么傅抱石则注重生活感受,但过分偏向自然主义风格,对后人产生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