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装裱艺术化探究物品装饰教育现状与挑战
李振明每当有客人步入他的画廊,欣赏他精心装裱的字画,他总是会先向他们讲述装裱的历史和工艺。对于他而言,自己从事的装裱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门承载着千年传承的艺术技艺。他相信,一张好的字画不仅在于其艺术水平,还在于精美的装裱工艺。
李振明认为,每个将字画带到他这里的人都对那幅作品怀有一份深厚的情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郑重地选择专业人士进行装裱。在与每一位顾客交流时,他都会仔细听取他们对字画的期望,并根据作品特点为他们讲解如何进行最佳的装裱效果。
尽管机器化技术已经使得某些任务变得迅速高效,但李振明坚信手工装裱能够给一幅字画增添独特的情感价值和长久保存。据说,有一次,一位顾客拿出十年前由李振明帮她打理过的一张旧作,她回忆起了许多往昔,感到非常温馨。这就是手工 装饰一个好处:它可以让人们回味并保存更长时间,而机器制作后的作品则无法再次改变。
然而,让李振明感到遗憾的是,现在从事手工书法创作和装饰的人越来越少。他自1987年开始学艺至今已有21年的经验,从山东回到石家庄后,他继续致力于这项古老而复杂的手艺。随着经验积累,他越发认识到这一行需要深厚的心血和知识基础,不是简单的一个技能层面的事情。
为了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展现出最完美状态,李振明会首先研究图像、色彩、光影以及作者意图,然后与作者交流,以便更好地理解并表现出作品中的艺术价值。这种态度也让他结交了一些著名艺术家的朋友,如国家级美术师梁岩,这样的合作经历极大丰富了他的视野并提升了自己的鉴别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及实践操作,李振明逐渐成为了一名专家,在旧书法品中发现新生命,就如同医生诊治病痛一样,对待每一个重新整理过程,都充满耐心和细心。一旦完成,即便是最破损的地基,也能被修复成完整无缺,使之焕发原有的光彩,这种成功感令他倍感骄傲。
尤其是在2005年为省社科院夏教授恢复的一批拓片上下功夫时,他体验到了那种难以言喻的心境。那47块拓片曾经散落四方,被朱砂所覆盖,但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出现严重损坏,有几块甚至碎成了20几张。但经过8个月连续奋战,最终把它们整合成一幅完整卷轴,那种喜悦简直要溢出来。当夏教授见到了这个“死而复生的”古迹时,那份激动与赞赏,让整个过程显得意义非凡,无比珍贵。
尽管最初几年的生活艰苦,而且几乎失去了希望的时候,但随着文化品味提升,当代百姓对收藏古典文学文物产生兴趣,这一切都为他的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而现在,他也有两个徒弟正跟随他学习,为将来传承这门技艺做准备。对于这条道路上的挑战与快乐,李振明始终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心态,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使得那些经由他巧手包容的小小世界更加绚烂多彩。不论是在市场上还是在文化圈里,都有人愿意倾听他的故事,因为其中蕴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愫——一种追求卓越、尊重传统且热爱劳动精神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