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书画艺术鉴赏知识在社会中探索中国书画鉴赏知识的艺术教育路径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差异
在探索中国书画鉴赏知识的艺术教育路径时,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独特之处,还要深入思考在社会中如何将这门学问传承下去。中国书画的神韵、意境和情趣,不仅体现在其作品本身,更体现在它所激发的人们心灵震撼与感染力上。
书画与诗歌一样,具有可读性,它们能引起人们美感的触动,激发思索和联想。高层次的赏者能够从字画中发现更多未曾展现出的内容。一幅优秀的作品必然既继承了传统,又融入了时代风格,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我们在鉴赏古代或现代中国书画时,都应遵循这样的标准来识别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有些人认为中国书画的特点在于工具性——使用毛笔、墨、色彩等,但这只是表面理解。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其独有的规律,那只能算是对它的一知半解。
中国书画特点及其艺术规律,是通过长期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在千百年的时间里,一种又一种风格、流派争相涌现,使得内容丰富,品种多样。这包括文人士大夫绘作及民间绘作,从题材角度分为人物、道释、山水、花鸟;从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写意,以及它们各自细化后的不同类型。
当我们进行中国书画鉴赏时,要将诗、書、畫與印四者结合起来,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欣赏,而不能分割开来。此外,看一幅作品,不看别的事物,首先应该看他用的图章,因为一般情况下,就可以见到其艺术修养水平。而我国篆刻学也是美术的一部分,不论是姓名印还是寄意寓情“闲章”,都有实用价值且不可忽视。
诗·書·畫·印并称“四绝”,但能做到“四绝并精”的艺术家并不常见。近代美术家吴昌硕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对诗·書·畫·印造诣极深,可谓“四绝并精”。因此,他的作品呈现出了整体和谐之美等多重美感。他之后齐白石也曾请教于吴昌硕,是近代集诗・書・畫・印于一身的大师级人物。
最后,在鉴赏过程中,最好先了解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然后通过感受・想象・体验等因素认识作品思想性与效果。如果没有作者款识或题记,则需要根据风格・内容・字体流派纸张他人题跋收藏印记流传经过装裱形式等信息确定其时代与作者。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情怀和直觉,让这些元素共同作用,为我们的鉴赏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