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作协为孟青禾举办追思会数据揭示艺术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数据驱动:宿州市作协为孟青禾举办追思会,探究艺术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在清明临近的3月26日上午,宿州市作家协会为著名作家孟青禾举行了追思会。这次追思会不仅是对孟青禾先生一生贡献的致敬,也是对艺术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的一个深入探讨。安徽省作家协会、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刘楚仁,以及孟青禾的学生、生前好友及亲属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2023年1月6日11时许,中国作协会员、原宿州市作联主席孟青禾因病逝世,享年91岁。孟青禾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他曾经遭遇被错划和各种坎坷,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他先后在《人民文学》《清明》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并出版小说、散文专著十余部,其中包括《雨滂沱》《恋秋集》《霜叶集》,荣获安徽省首届老作家贡献奖等多个奖项。
30多年来,他坚持自费主办文学辅导刊物《大泽文学》,帮助培养了一大批文学青年。在他的帮助下,有多人进入鲁迅学院深造,有两位加入中国作协,还有十几位加入省级作家的团体,而50多种文集也得到了他的支持和推广。此外,他还投身于新时代文学创新的繁荣中,为这一领域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追思大会之前,一些参与者前往墓地,为孟老师敬献花篮和鲜花。“他是一位透明度很高的作者,不隐瞒,不做样子,如同春天阳光下的山峰,无论厚重还是温暖都能感受到。”学生杨家杰在悼词中这样评价他。
随后的追思会议议上,一些学生向大家分享了他们与孟老师相处的点滴故事,他们谈到如何受到了他的鼓励和支持,这些都是关于艺术教育专业未来可观望之处。一位名叫蒋光迎的学生为了赶上这场活动起早摸黑,从灵璧县农村赶到市区,再从市区乘车赶去。他讲述着自己出书时得到的支持说:“我出版书籍的时候,有1000元是由师傅自己掏腰包帮忙解决。”
张璘回忆起过去困难时期,在师傅家的住所生活的情景,说:“我真是后悔呀,我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没有送给他最后一次告别。”
王莉则提到了她的出版工作,她说:“当我要出书的时候,师傅跑得比谁都快,他不仅帮我们出版,还帮我们销售。”
除了这些个人情感交流之外,更多的人也分享了他们与孙老师之间特殊的情谊,他们谈到的是关于如何利用自己的笔触去创造更好的作品,更美好的未来。而对于所有参与者的来说,只有一句话足以概括他们的心情,那就是:用手中的笔,让我们的文字更加丰富,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灿烂,用我们的努力,为这个行业增添更多彩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