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品市场前景下国内数字藏品平台是否能自律反对炒作提高准入标准成行业共识的呼声
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的主导下,近30家机构于6月30日联合发起《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旨在反对二次交易和炒作,以及提高准入标准,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倡议涉及了文旅产业专业机构、文化央企、IP机构以及互联网科技公司,如蚂蚁、腾讯、百度和京东等,是目前覆盖范围最广的自律公约。推动数字文创规范发展,数字藏品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度吸引着广泛关注,但同时也暴露了部分平台缺乏风险管控的问题。
倡议纲要中明确要求,参与发行或销售数字藏品的平台必须具备相关业务经营资质,如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等。该倡议共有十四条具体内容,其中包括平台依法具备相应资质、确保区块链技术安全可控、坚持实名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以及坚决防范金融化和恶意投机炒作,并倡导理性消费。
不同于国外大多数将NFT技术应用为金融产品,国内数字藏品更多被视为数字文创范畴,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紧密结合,用以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中美体验方式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心灵需求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利用提升优秀文博IP表达力,用科技赋能中国软实力。头部企业应发挥正向价值引导作用,用科技拓展实体应用场景激活新动能成为创造真正价值力量。
防范金融产品化及炒作是关键词之一,从产品设计上支持不二次交易、坚持实名认证设置发行内容授权与安全筛查机制,对风险防控起到作用。在探索助力实体消费方面,一些平台已开始尝试,比如鲸探今年4月与万事利合作实现C2M生产新路径,上线后通过一键定制丝巾功能拉动销量50%增幅,为品牌带来新客群。
自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发布《国内《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以来,随着各项公约逐步推广落实,行业正在通过自律往前发展。此番发布的新倡议,不仅集中在反对炒作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还建议对于数字藏品平台的业务准入进行建议,以期达到更高层面的规范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