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常常侵犯隐私的坏女人如何在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上享誉欧美艺术评论界
作为一位常常被视为侵犯隐私的“坏女孩”,苏菲·卡尔是如何在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上享誉欧美艺术评论界的呢?她的艺术生涯始于1953年出生的巴黎,父亲是一名肿瘤科医生兼艺术品收藏家,而母亲则是书评家。苏菲选择了离开校园,靠搭便车和跳舞四处旅行,她曾做过舞女,也做过旅店房间清洁工,还请私家侦探来跟踪自己。
她好奇地探索着界于私人与公开、生活与艺术之间那微妙的度,以《地址簿》这件作品第一次引起公众争议。这是一个顽皮的计划,她捡到了一个地址簿,将其复印后开始了一场探秘之旅。她按照地址簿中的电话挨个打去,从对方那里了解地址簿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她逐渐了解了这些人的故事,并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以摄影加文字形式发表。当时法国《解放报》对她的这个计划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邀请她在报纸上连载。
随后,一位叫Pierre Baudry的纪录片导演声称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要控告她。Pierre Baudry可不是好惹的,当他发现了一张卡尔的照片后,强烈要求报纸刊登,以报复她之前对他的隐私侵犯。这一事件,使苏菲·卡尔“坏女孩”的名声风靡艺术界。
苏菲·卡尔对于与陌生人发生联结很感兴趣,这样的好奇心体现在她的几件作品之中,如《睡眠者》。她还通过跟踪并窥探巴黎街头的人物,以及让28个人来睡自己的床,再到申请在威尼斯的一家酒店里当服务员,从而进入顾客房间,最终制作出了作品《大酒店》。
然而,这些行为并没有给对象造成什么影响,大多数情况下,那些对象都是不知情的。她似乎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对她来说,那就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和游戏化的事业。在一次跟踪之后,她甚至找朋友Francois M去跟踪这位私家侦探,将前一次Henri B 跟踪,与这一次双重跟踪所留下的图片和文字分别命名为《请跟随我》和《阴影》,展示了不同的观点角度。
此外,在失恋经历中,苏菲写信给107位女性,让她们用职业领域专业知识来自由转述/解读分手邮件,这份邮件灵感来自男友给她的分手电子邮件。这样的活动展现了苏菲以自己蒙受痛苦的心去感觉别人的伤心,同时也让那些参与者的创意表达得以呈现,是一种互动式、参与性的艺术表现方式。
尽管存在争议,但苏菲·卡尔的大胆实验性质以及能够触及人们内心深处共鸣的情感主题,使得她的工作在欧美获得认可,并成为了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