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透视2021艺术品新篇章不再仅是金融工具
数据驱动2021:艺术品金融前景探究
随着P2P网贷平台接连爆雷,市场对于其风险的担忧日益增长。据统计,截至8月底,全国问题平台累计达4651家,其中失联比例高达46.18%,提现困难21.11%,跑路1.47%。9月份正常运营的P2P平台仅剩1913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00多家。在此背景下,一些以艺术品为抵押融资的平台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玺喜网”是一家曾声称是“中国首个艺术品抵押平台”的公司,但它因欠债1.3亿元而被曝光,其创始人孙星辰及其丈夫失联。这起事件暴露出了艺术品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从理论上讲,“玺喜网”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融资方式,对于拥有艺术品但缺乏变现渠道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吸引人的选择。而对投资者来说,它似乎提供了一种高收益、高安全性的投资机会。但实际上,这种商业模式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需要一个可靠、公正且客观的评估体系来确保抵押物价值;二是当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需要一个有效机制来迅速变现资产,以保证资金链不断。
然而,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这两个前提尚未得到满足。首先,建立一个权威性的艺术品评估体系并非易事,它要求合理地融合市场与行政权力,并且这个过程耗时费力,并且至今仍在推进中。此外,由于艺术品流动性差,加之销售周期长,因此这种商业模式容易出现现金流短缺的问题,即使有良好的公关手段,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除此之外,“玺喜网”的操盘者自身也存在不足。她虽然通过出色的公关手段快速建立了品牌,但她并不熟悉国内的艺术市场,也没有行业知名度,而这些都是成功项目所必需的情报基础。华丽的包装和名人效应只能暂时掩盖项目本身商业模式上的缺陷,最终还是要依赖实实在在利润和现金流支持,而这些都远远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
综上所述,尽管一些企业尝试将金融与艺术结合,但这两大领域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无论是金融知识还是对艺术市场深刻理解,都极为稀缺。而无论是在P2P网络借贷还是文交所、或其他形式的投资产品,其失败往往源自于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即便降低投资门槛,也无法弥补专业能力不足带来的损失。在未能解决以上问题之前,大部分关于艺商合作、新兴金融工具等涉及到美术作品作为主要标杆进行交易的大型项目,都难以避免失败结局。如果想要真正实现发展,就必须找到提高藝術商品流動性的方法,以及建立一個被社會廣泛接受的一致標準化藝術評價系統,从而让藝術投資市場更加透明、合規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