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交易网新媒体艺术能否在传统收藏市场中赚得盆满钵满
近年来,被称为“沉浸式(或‘浸入式’)”的新媒体艺术展览,以其炫目的声光电效果,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大量粉丝。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各艺术机构仍热衷于策划此类展览。此外,各大博览会中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并成为博览会亮点。新媒体艺术以其“与时俱进”的特性,不经意间渗透到了当代艺术的每个领域。
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一种使用录像、计算机、网络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学科门类。它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主要是指那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作和表达的作品。
国内对于新媒体艺术作品推广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只有少数机构尝试摸索。在传统收藏市场看,这类作品虽然有一定交易量,但还未形成完整购藏体系。由于特殊性以及市场藏家的认知度影响着整个市场发展,最大的疑问是:“有市场吗?” “怎么收藏?” “有哪些价值?” “如何盈利?”,还有“瓶颈为何?”
目前西方市场对这类作品具有较完善的情况,而国内则相对缺乏。这导致即使专业收藏家也很少购买这种类型的作品。而北京华辰拍卖副总李欣介绍道,目前国内只有上海有一定的买卖场合,比如香格纳画廊。
李欣认为,虽然现在大家都关注这类作品,但很多工作只是一种形式呈现比较简陋,从美感或者完整程度来看差远了。而且从学术方面来说,也很难找到一个好的定位。总体来说,国内市场处于一个非常不完善的地位。
在收藏时需要将这些部件拆解保存,如需展出再组装。每个细节保存条件不同,有些需要恒温恒湿箱保存,而有些则可以放在仓库,因为仓库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恒温恒湿效果。如果再次展出时某部分坏了,可以重新购买。但对于保存成本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韩骏提到,由于影像装置重复展示几率不是很高,如果是针对某个主题量身定做的话,一旦主题变化,就无法完全保持原有的呈现效果。但是否能再次产生价值,大多取决于跟商业机构合作的大型项目。大部分新的电影装置是否会被人记住,更依赖于商业和文化活动结合的事实。
除了出售、租赁和定制,还可以通过与商业结合项目获得收益。不过进入一级、二级交易流通体系中的并不多,这两个流通系统几乎是不相关联的两条线路。一切都是基于团队协作完成,并非单纯靠买卖支持生活开销,那样太难了。
但尽管如此,这些创新性的媒介仍然带来了巨大的传播优势,让它们与商业紧密联系起来,现在很多综合体希望拥有这样的装置品以吸引观众。而广告公司们却无力提供这样的服务,所以这是一个既存在挑战又充满机会的地方。
最大的瓶颈之一就是人们对于这一领域认识不足,以及一些简单化呈现的问题。此外,对材料要求越高,其成本投入也越大,因为材料稀缺造成价格昂贵,加剧了创作者的心理压力,同时限制了一二级交易空间扩张。如果未来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或许能看到更多更好地融合学术与商业效益的事例出现,使得这个行业真正走向成熟阶段。当摄影得到良好认知后,他可能就会迎来其他形式视频内容进入拍卖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