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者到美术工作者古一舟的时代记忆与艺术定义的五种说法
展览现场,6月2日,由北京画院主办的“古一舟的时代记忆:北京画院院史研究展之二”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古一舟,作为北京画院的一位资深艺术家,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北京画院艺术室主任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等。
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古一舟40年间的作品,还讲述了他从一个普通者到成为美术工作者的人生旅程。这段历程不仅是个人身份转型,也是历史变迁的缩影。他在14岁时便投身抗日战争,并且很快成为了抗敌演剧队中的艺人。
1939年底,“晋西事变”后,古一舟留在演剧队中,以美术宣传为武器开展抗日工作。在此期间,他与同伴们共同举办了多次美术训练班,为战地培养艺术人才。此外,他还参与设计灯光舞台、负责演出并上台表演,是当时集创作、教育和表演于一体的杰出人物。
1953年起,随着国家政策变化,凡是国营企业员工都可以报考高等学校。古一舟也得到了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调干班进修的机会,在那里接受了更为系统化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他的课堂笔记和习作将首次呈现给公众,这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他在专业绘画训练方面所经历的事迹。
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个重要成员,古一舟积极投入到新的创作实践中,用手中的画笔为人民群众塑像、描绘社会建设新成就。他注重写生,以造化为师,在人物画和山水画创作方面自成风格,有严谨、朴实、厚重、生动写实之特点。
本次展览特别强调展示他的速写作品,这些作品如同时间档案记录下了他50年代至70年代之间的一系列生活场景,如反映军民生活的小说速写,以及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写生的作品等。这一切都让我们回顾了一段属于那个时代的人物活动,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回到过去,一同探寻那些被遗忘但仍然值得纪念的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