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官网入口素描如同画家之手决定着创作的风格与品质
中国网官网入口,探讨素描与中国画的关系时,我们不应忽视南宋画家梁楷《太白行吟图》的深刻寓意。该作品以简洁的笔触捕捉李白的形象,展现了素描在创作风格和品质上的决定性作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于素描问题有着持续而广泛的讨论。一些观点认为,西方艺术界已然抛弃了素描,而这引发了对其基本原理及其教学必要性的重新思考。
然而,有些人将当代中国画的问题归咎于素描,认为它与“写意”精神相悖,这种看法显得过于简单化。其实,“素描”是一种造型观念的结构基础,它强调独立于色彩和三维空间之外有效的部分。在中西美术史上,无论是“六法”的训练方式还是欧洲学院派的原则,都包含着这种结构要素。
从15世纪至19世纪,上述艺术体系都重视素描,并把它作为衡量绘画品质高低的手段。而现代艺术家们虽然反叛传统,但他们都是基于坚实的学术基石上进行创新实验。这表明经典原则与创新并无冲突,一般性法则与个性化创造也并无抵牾。
近代中国绘画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大量经典,其源泉之一便是深厚的素笔功底。不应推卸今人的责任,将当下中国画在继承和创新方面遇到的问题归罪于素笔,而应该认识到借鉴融合乃是艺术发展主动力。培养表达个人能力离不开经典技艺训练,因此,伟大的艺术家终身磨砺自己的技艺,以实现风格与品质上的完美平衡——因为,确实如此:"书写决定语言与诗意"(曹意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