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乡野艺术节策展人克里斯特尔蒙图里这是一个充满所有可能的地方
克里斯特尔·蒙图里
法国策展人,现为“室内与收藏者空间”策展人。曾任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里昂孔岱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克里斯特尔·蒙图里毕业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后又在法国里昂第二大学电影与多媒体艺术系获法国国立高等文凭艺术硕士学位,曾策划多个在法国和欧洲有影响力的群展,2011年曾参与策划里昂双年展巴黎分馆展。
艺术节现场
作为一个策展人,这是我所做过的策划中一个相当有挑战性的项目,因为需要面对另一种文化,另一种地域,以及不寻常的处理方式和工作距离。这次我们在这个理想化的公园里策划展览,所面对关于处所的问题,其实和我一直以来在“室内与收藏”艺术空间的策划工作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我是“室内与收藏”艺术空间的联合创始人,该空间位于一所公寓内,让观众可以生活在被当代艺术作品包围的环境内。而这次不同的是,我们将如何在一个自然环境中与艺术作品相处呢?如何使作品的呈现在花园式的环境中与其他艺术展览场所相比,能产生不一样的意义呢?
艺术节现场
中法农业科技园所在的眉山市彭山区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它及远离都市烦嚣,却在地理上也比邻城市。过快的城市节奏总会打乱创作的进程,而这里却提供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创作进行深思熟虑和实验性的开拓。而作品在这里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艺术爱好者和城市的观众,它有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如农民、乡村居民、外来游客等等,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艺术作为一个系统,和这个艺术节一样展示的不仅仅是创新性的东西,更多的是在文化交流的层面上对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从全球化到地方性的探讨。
法比安作品(摄影:袁珂)
在整个参与策展过程中,我邀请了法国的两位艺术家法比安·维隆和菲利普·科林到现场进行创作。我希望他们能为展览提供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视角,不仅仅是美学上的,更多的是作品的含义上。我认识法比安的作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认为这个远离城市的景观是思考我们与进步和自然关系的完美场所。他与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和都市主义者保罗维里利奥(1932-2018)保持联系,并且受到他对时间流逝,速度和进步感知的反思。我知道法比安在这个项目中运用汽车,卡车和摩托车的后视镜作为材料,以及以有机贝壳或眼睛的作为创作的形式。对他而言,这些物品不仅仅是镜子,也是我们对现实感知的象征和证据。他为这个项目所制作的三件图腾雕塑,共同创造了一个象征性和隐喻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观者可以在许多扭曲的眉山风景中看到自己。即使是鸟类、风和野性的声音也与这种时间的积累形成对比。垂直度也非常重要,因为每个图腾都与树木对话,模糊了人造和自然之间的界限。
科林作品
我曾要求设计师菲利普·科林想象一件将自然作为有人居住空间的作品,寻求在另一种艺术语言中向观众提供另一种互动的重要性。作为设计师,菲利普总是在功能,形式,视觉冲击和约束之间进行思考。他习惯于处理3D软件,他以虚拟的心态创造了一切。在许多文章中,让·鲍德里亚(1936-2007)曾预测虚拟现实的出现与真实世界相混合,以及它如何与虚幻的景观有关。菲利普创造了一个雕塑,突出了一个有人居住空间的胚胎,这个空间并非固定,并且跟随着观众的位置移动。起点是网格,从排版网格到3D网格,我们所居住的所有建筑空间都是用这种看不见的结构构思出来的。当它变成了一个雕塑,这便成为一个动态的实验,总是作为一个有机实体而变化。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完成和被定义。
眉山乡野艺术节
在欧洲,大地艺术仍在推动这个70年代已经出现的概念的发展和演变。也就是说艺术家在大自然中工作,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工具。我一直认为,大地艺术作为70年代这场伟大运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不断地扩展。对我来说,使用自然作为一种工作方式的特殊性的限制较少,但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主张。在这里,我们用天然材料进行制作,当然还有金属,塑料,二手材料,废物,绘画,声音...我们姑且把它们统称之为“大地艺术”或雕塑公园,我不知道,或者最终是什么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邀请观众进入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反思。
Q. 近些年来中国越来越多的艺术节或双年展走向了城郊甚至乡野,在国外也不乏这样的案例,你如何看待这样一种现象?
克里斯特尔·蒙图里:中国的城市发展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大自然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消失了。这是当下的一个主要问题。将当代艺术搬到郊区和农村,是一种让人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的必要性的方式。我认为新生代对环境保护会更加敏感。当然,还有一种经济和上的愿望,就是为另一群观众建立文化,并参与新领域的发展。
Q. 眉山乡野艺术节主题设定为“诗意的所在”,希望艺术家在一个理想化的园区按其对自然与大地的理解延伸对于艺术的认知,你如何看待这一主题?
克里斯特尔·蒙图里:我认为在这个乡野艺术节的背景下,艺术家不仅仅只是来这里装饰园区,更是为了让观众反思这种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人工花园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必须考虑到变化的光线,天气,生长的植被,场地的地形等等。展览的主题也非常大,为答案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是一件好事。
Q. 你为此次展览创作了怎样的作品?表达了什么意涵?具体又是如何安排作品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于主题的传达的?
克里斯特尔·蒙图里:我作为策展人之一参与了这次展览,并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选择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对我来说作品和空间之间的真正的对话是重要的。即使会耽误些时间,基于特定场域而创作的作品也总是更好的。
Q. 本次展览的作品和以前的创作思考有什么关系?
克里斯特尔·蒙图里:作为一名策展人,这个项目和我以前做的非常不同。这是另一种文化,另一个我不常打交道的地方,还有远距离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并不容易,却也非常刺激。然而,这与我之前与Interior and the Collectors合作的展览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参与创立了在公寓里的一个艺术空间,参观者可以在艺术品环绕的地方住上一到几个晚上。而在这个理想化的公园里,居住空间的问题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如何将艺术作品融入自然环境中并与之共居? 这种形式会比其他任何标准化的展览空间更有意义吗?
Q. 大地艺术是二战后出现于欧美的艺术潮流,你觉得我们重新提出这一说法有什么意义?换而言之,就是“大地艺术”在当下有何新的意义?
克里斯特尔·蒙图里:在欧洲,大地艺术仍在延续其70年代的运动主旨。也就是说,艺术家在大自然中工作,把大自然作为一种表现工具。对我来说,使用自然作为一种创作方式的特殊性比使用自然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受到的限制要少。这给了艺术家更多的自由,也给了观众更丰富的命题多样性。在这里,我们有用天然材料制作的艺术品,也有钢的、塑料的、二手材料的、废料的、绘画的、声音的……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地球艺术”或者雕塑公园,我不知道,可能在最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克里斯特尔·蒙图里:眉山市彭山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离城市近,也远。我们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试验和思考。对于创作时间来说,城市的速度并不总是理想的。此外,在艺术领域或是城市观众之外面向更广泛的观众也很重要。艺术是一种制度,而此次艺术节则表明在农村地区,从全球到地方的跨文化交流仍然是可能的。
Q. 你对本次艺术节有怎样的期待?
克里斯特尔·蒙图里:这一切都意味着我对自然在极端城市化进程中的需求的关心。我希望这个艺术节能继续举办几个版本,并保持它的特殊性,以展示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我们需要多样性,我们需要对我们生活的世界感到惊奇、好奇和保持开放的心态。这个花园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我希望看到另一种折衷的艺术选择,让观者有机会体验多种感受,反思与自然共存的必要性。这将是这个活动的力量和它与其他艺术节不同的独创性。
(图片来源:眉山乡野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