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的艺术教育咫尺间展现千里之外的内涵
我手卷:书画装裱的艺术教育,于咫尺之间展现千里之外的内涵
手卷,是中国书画装裱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也被称作“长卷”或“图卷”。它拥有包首、引首、中间作品以及隔水拖尾等结构元素。题签通常贴在包首之上。这种横幅较长的书画作品,一般长度从几米到十米不等,因为其悬挂不便,便于手持展开欣赏和边卷边赏。
历史上,不少名作采用了手卷形式,如唐代韩滉《五牛图》,五代董源《萧湘图》,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及张择瑞《清明上河图》等。与立轴、横披、对联相比,手卷更适合案头欣赏而非居室装饰,因此,对这一形制有浓厚兴趣的大藏家往往愿意为名家精品付出巨资购得。此举导致了高昂的市场价位,与册页并列。
传统的手卷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无固定的视点,使得画面既长又不显繁杂。这也增加了创作难度,并使得在拍卖市场上的佳绩频发。在早年拍卖中,创下千万高价的是多件手卷书画,如北宋张先《十咏图》被故宫博物院以1980万元购得;傅抱石《丽人行》的成交价达到1078万元,在当时成为傅氏最高记录。
近年来,名家书画手卷依然强势表现,如2001年南京艺兰斋拍卖会中的王铎《书法》和林散之的《草書》,以及2003年的宋米芾《研山铭》都获得了极高收藏价值。同样地,在2004年和2005年的拍卖会上,有更多名家的作品达到了理想价格,这些都是对艺术教育实质内涵深刻体现的手感体验,它们跨越时间空间,用一种特殊方式让观者仿佛置身于不同的时代世界中,从而实现了一种文化交流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