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物保护从闭门造车到艺术共融的美术教育论文

  • 艺术展览
  • 2024年12月26日
  • 近日,在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举办的“文物保护大家谈———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指出,广东高校尚未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才刚起步。因此,他希望在各个领域培育这个市场,以期实现文保与创收的双赢。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省市都将其作为发展新动能,并在“展示历史、吸引游客”的模式下开辟新的商机。然而,这条道路上

新时代文物保护从闭门造车到艺术共融的美术教育论文

近日,在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举办的“文物保护大家谈———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指出,广东高校尚未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才刚起步。因此,他希望在各个领域培育这个市场,以期实现文保与创收的双赢。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省市都将其作为发展新动能,并在“展示历史、吸引游客”的模式下开辟新的商机。然而,这条道路上,有些同行者虽然达到了文保和创收的双重目标,但也有人因缺乏专业人才而无法有效地进行文物保护。

分析问题,我们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资金不足,一是人才短缺。在资金链的问题面前,专业人才的缺乏似乎更为棘手。在一些地方,由于缺少专业人员,对古迹进行维护时常会出现技术失误,从而导致了“保护性破坏”。例如,在南宁宗圣源祠发生了一起事件,由于没有资质的人员进行维修,最终造成了严重损坏;遵义会议旧址周围被拆除并改造成灯光秀和绿地,也遭到了批评;还有秦阿房宫遗址上的假城墙,以及西安拟投资380亿打造“新阿房宫”,最终因争议而被叫停。

鉴于此,有些地方已经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山西省文物局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文标委——山西省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确保所有的恢复工作都有章可循,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此外,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建议加强对相关行政管理机构,加快培养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才。但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学校提供该类课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项重要工作中培养专才至关重要。

一方面,我们需要让高校及学生认识到该行业所需的人才紧迫程度以及未来发展潜力。而另一方面,让学子看清这一行业不再那么枯燥,而是一种既可以保持传统真实性又能转化为旅游或经济资源的手段,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兴趣。同时,我们还需要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和资金投入,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平台,使他们能够进入高校学习,同时获得修复知识,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