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物保护告别闭门造车启程艺术教育之旅

  • 艺术展览
  • 2024年12月26日
  • 近日,在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举办的“文物保护大家谈———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指出,广东高校尚未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才刚起步。因此,他希望在各个领域培育这个市场,以期实现文保与创收的双赢。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确实风生水起,不少省市高举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旗,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下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然而,有些地区虽然有资金

新时代文物保护告别闭门造车启程艺术教育之旅

近日,在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举办的“文物保护大家谈———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指出,广东高校尚未设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才刚起步。因此,他希望在各个领域培育这个市场,以期实现文保与创收的双赢。

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确实风生水起,不少省市高举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旗,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下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然而,有些地区虽然有资金,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其文保工作往往出现技术失误和破坏。比如,一些地方让非资质人员进行维修,这导致了严重的文物损毁。

据报道,南宁宗圣源祠因没有资质的人员维修而遭受破坏;遵义会议旧址周围房屋被拆除并改造成历史情景;秦阿房宫上建造人造城墙等情况都发生了。这一现象引发了一定的关注,有的地方已经采取措施,如山西省成立全国首家省级文标委以规范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

目前全国仅有2000余名具备文物修复技能的人才,而需要修复的文物超过1500万件,这意味着至少需要150年才能完成。这对严峻的国度安全形势提出了挑战,因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建议完善行政管理机构,加快培养专业人才。而国内具备该专业学校却极为稀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一行业中培养人才尤为重要。

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让高校及学子认识到该专业所需的人才和前景,同时打破人们对于此类职业刻板印象:枯燥乏味且实用性不强。在新时代,我们不妨告别“闭门造车”,增强与社会互动性,让这些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或经济资源,从而吸引更多有抱负的人才。此外,还应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为非遗传承者提供学习机会,使他们既能师从之道,也能掌握必要知识,并解决其窘迫境遇,为其开辟另一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