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何时品尝诗歌这颗禁果探索美育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北京2014年作文题引领微作文新风尚,解禁诗歌创作限制。自此,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指南中,“不写诗”或“诗歌例外”的规定逐渐消失,这似乎颠覆了人们对我们文化内涵的认识:我们生活在一个对诗歌缺乏理解、冷漠的社会。
然而,事实上,我国文学之源正是古代的诗歌,《诗经》为最早之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成为了一种文化底蕴。这意味着每个中国人都潜藏着一位未来能吟咏的艺术家。
然而,在高考中,学生们被告知避免用这门语言表达自己。这让一些教育者质疑:“‘除去’一词背后,是评卷标准的问题所在。”现代诗常以其独特的手法和意象而著称,但阅卷老师要迅速捕捉全局,这确实是一项艰巨任务。即使学生创造出精美无比的一首作品,也可能因分数而感到沮丧。在目前高考体系下,用詩来回答问题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想要使用的文字形式,是至关重要。如果不能通过詩来回答,那么那些擅长於這門藝術的人士,将面临不公平。这种限制,对于有才華但无法展現的人来说,是一种傲慢和偏见。
当然,有些人认为评价詩歌难度很大,因为它容易陷入主观判断。但无论如何,无论允许还是禁止,都不会影响到考生做出自己的决定。
例如,在2009年的广东和安徽考试中,没有再出现过类似的规则。但绝大多数学生依然遵循传统,选择说明文、议论文或记叙文,而散文、小说更是畏如虎,以致于谁敢轻易尝试这难以驾驭的詩?因为大家清楚,只要失足,便可能功亏一篑。
因此,让学生自行选择是否寫詩,是关键。若因阅卷老师能力不足,而完全排斥詩歌創作,那显然是不负责任。如果将開放選擇交给學生,這雖然麻烦且琐碎,但對於學生的自由表達與創新寫作意义深远。
現在北京市在高考題目上關閉了對「除去」網絡,使得高考可以接受這種文字形式。我們應該勇敢地吃下那顆禁果。在偷食之前,我们就像住在伊甸園里的人,他们生活無忧無虑,没有善恶之分。而亞當夏娃偷食後才真正成為完整的人類。同樣地,我們需要某些方式來表達內心情感,而詩歌正是我們最好的工具。此外,一旦接受了這個挑戰、高考试卷就能更加有效地檢查語言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