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何时品尝诗歌这颗艺术培训的禁果
北京2014年作文题引领微作文新风尚,打破诗歌禁忌的束缚。在此之前,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指南中,有些省市明确规定:“不要写成诗歌”或“诗歌除外”,给人一种误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不重视诗歌、缺乏情感表达的时代。然而,我国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歌,最早的诗集《诗经》就已经流传千古,“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成为常见语录。可以说每个人都具备成为一名伟大詩人的潜能。
然而,在高考中,学生们似乎被禁止用上这门艺术语言。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这种限制涉及到评卷标准的问题,一些现代詩篇的手法和意象选择复杂难以评判,因此即使写出优秀之作,也可能获得低分。这对那些擅长用詩来表达自己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公平和不合理。
笔者认为,每个学生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不能使用詩作为答卷,那对于擅长這方面學生的話,這是一種無端的傲慢與偏見。評價難度是否存在,只是一个主观意见,对於詩歌的評價容易陷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困境。不过,无论是否允许使用詩作为答卷,都不会影响考生做出自己的选择。
例如,2009年的广东、安徽高考试卷没有再次出现这样的字眼,但绝大部分学生仍然坚守于他们熟悉的地盘——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而散文、小说更是畏之如瘟神何况那需要深厚技艺的大型作品——高难度的诗歌。这显得有些过于保守,因为谁敢轻易尝试,用花样回答问题,就算失手,也可能直接影响命运。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决定是否写詩,而不是因为阅卷老师能力不足而完全排斥这种文学形式,这实则是一种因小失大的懒惰态度。虽然接受和评价-poetry-将带来更多麻烦与琐事。但对于考生自由表达与创造力发展而言,它意义将更加深远。而现在,北京市对这一规定进行了调整,使得高考作文终于能够真正接纳并发扬这门艺术形式,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在偷吃禁果前,我们像住在伊甸园里那样无忧无虑;但当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后,他们才真正变成了完整的人类一样,我们通过学习和掌握各种文学形式,也才能变得更加全面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