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何时品尝诗歌这份艺术佳肴美术教育主要学以绘彩心灵的色彩
北京2014年作文题引领微作文新风尚,勇敢打破诗歌禁忌。多年来,在全国高考作文中,有些省市明确规定:“不宜写成诗歌”,给人一种错觉:我们生活在一个对诗歌无知的国度。然而,我国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歌,《诗经》为我国文学开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已成为常言。
然而,高考中的诗歌却如此不受欢迎。教育界人士指出,“除外”涉及评卷标准之难题。不少新兴的写法和意象选取都很独特,对阅卷者来说,要在短时间内把握全局,极其困难。学生可能写下一首佳品,却得分低落。在现行高考体系下,用诗歌答卷似乎并不合适。
然而笔者认为,选择哪种文体表达应由学生自主决定。如果不能用诗歌答卷,那对擅长此类作品的学生,是一种不公、不合理。“除外”带有傲慢与偏见之色。
且所谓评价难或许只是主观愿望。一旦评价入泥淖,对于轻视“艺术佳肴”的态度,我们应该反思。此时是否允许使用詩歌作为作文答案,也许并非问题所在。这并不会影响考生做出自己的选择。
例如2009年广东、安徽高考试卷,没有再次出现“除外”字眼,但绝大部分考生还是遵循传统习惯,避免尝试更复杂的散文、小说,更何况是艰深古典的詩词了,因为他们明白过失将导致失败命运。
因此,让学生自己决定是否采用詩詞,这样才符合自由表达与创造力的原则。而对于阅卷老师能力不足而完全排斥詩詞,则显得有些拖延和懒惰,即因小失大。开放使用詩詞虽然麻烦一些,但对于培养创新能力和丰富语言表达意义重大。
如今,北京市高考作文又放宽了对“除外”的限制,有助于接受詩詞这一文学形式。在偷食禁果之前,我们住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但亚当夏娃偷食禁果后,他们才真正成为人类,与我们一样拥有善恶感知。语文教育亦然,我们需要那些能吐露心声的载体,而詩詞正是最能触动内心情感的一种文字形式。接受它,将使语文教学更全面、高效地进行探索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