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装裱艺术化探索物品教育分类
每当顾客踏入李振明的画廊,首先是他对装裱艺术的介绍,而非谈论价格。李振明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门有着悠久传承的艺术。"三分画七分裱",一幅优秀的字画不仅在于字画本身的艺术水平,还在于装裱工艺。李振明相信,每位带着深情来到他这里的人,都对那幅字画抱有特殊的情感,因为没有特别意义的人不会这样郑重其事地让你去装裱。
无论是名家作品还是业余人士的手稿,只要是让他装裱,他都会双手捏住字画两边,在桌面上轻缓展开,然后根据字画特点,为顾客讲解如何装裱以及将达到的效果。他说,现在机器化的大量生产使得一个40分钟就能完成的一件事情变得像产品加工一样简单。而传统的手工制作需要7天时间虽然耗时,但与机器相比,他觉得手工能为一幅作品增添一种独特的情感,那种由不同作品所做出的 装裱会为一幅作品增添一些人情味。
12月中旬,有个顾客找到了他,她拿出10年前由我给她装好的旧画像,说是在家里收拾时突然发现,让她回想起了很多往事,感觉很温馨。那次来,她还带了一些以前的图片希望都能重新挂起来留作纪念。这就是手工绘制后的好处,可以保存更久,对人产生回忆感,不同于机器后无法改变。
自1987年开始学艺至今,李振明已经21年从事手工绘制了。在这行当里干得越久,就越觉得这门技艺深奥。一般看不出来但如果真想把名家的画像完美地呈现出来,你需要一定书法基础和了解这门技艺。不管是否懂书法,一旦能把画像“软如棉、平如镜”,即可视为成功。
对于古玩城中的其他店铺来说,只剩下2家还在坚守这一传统技艺。一方面,这样的工作耗费时间且精力巨大;另一方面,它也赋予了李振明独特的心态:享受与作者交流过程中的乐趣,以及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书写艺术提升到新的高度。此外,与那些朋友一起品评新鲜出炉或被重新设计过的一幅肖像,是一种极其愉快的事务。
对于旧画像进行重新绑定是一个耗时且艰难过程。“如果图片破损严重的话,你就要站上十几个小时,一点一点修补和维护。”这是一个真正体验到“生死存亡”的瞬间。但正因为如此,这份细心和研究成果,使得李振明结识了一批顶级艺术大师,如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协会会员梁岩等人。当初,他们最早接触的是通过为梁岩老先生改善一张旧图案开始的,并因此赢得了他的信任并成为长期合作伙伴之一。
随着经验积累,除了技术上的提高,还有鉴别能力上的提升。他甚至能够辨认出哪些图像是真的而不是复印品,“今年4月份,有个客户拿着图纸来,我建议不要再度处理,因为那只是打印出来的一个普通版。”
关于古迹重修的问题,“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这个比喻表述出了对书写文化保护与尊崇之意。在所有这些场合中,最关键的是找到适合每张图片的地方法式,将它们展示给世人的同时,也让他们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价值及历史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追求更多高质量、专业服务的地方,比如现在许多家庭为了增加文化氛围而购买原创或者二手机械制作的小物品,从此推动了需求增长,即使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也有市场存在。
然而,在这个不断变化世界中,要保持这种技能并确保它持续下去并不容易。所以,当有人问起未来计划的时候,他回答:“我的愿望就是把这门技艺继续传承下去,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广泛地认识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