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何时品尝诗歌这颗艺术教育专业就业之果

  • 艺术展览
  • 2024年12月30日
  • 北京2014年作文题引领微作文新风尚,打破诗歌禁忌的局限。多年来,在全国高考作文中,一些省市明令禁止学生写诗歌,给人留下了一种错觉:我们生活在一个不重视诗歌、缺乏文学气息的时代。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我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就是诗歌,《诗经》即为最早的诗集之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已成为常言。 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将“不要写成诗歌”或“除外”的规定纳入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作文何时品尝诗歌这颗艺术教育专业就业之果

北京2014年作文题引领微作文新风尚,打破诗歌禁忌的局限。多年来,在全国高考作文中,一些省市明令禁止学生写诗歌,给人留下了一种错觉:我们生活在一个不重视诗歌、缺乏文学气息的时代。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我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就是诗歌,《诗经》即为最早的诗集之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已成为常言。

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将“不要写成诗歌”或“除外”的规定纳入高考作文题目,其背后可能隐藏着评卷标准的问题。现代新派诗词之所以难以被准确评判,是因为其创意和象征往往超越了传统审美范畴,需要阅卷老师具备一定的心智去理解和欣赏。在现行高考体制下,用詩體回答问题似乎并不合适。

然而笔者坚信,每个学生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最擅长且愿意使用的表达方式。如果不能允许用詩體答卷,那对于擅长此类表达方式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公平和限制。这是基于对艺术自由的一种偏见,而非真实情况所致。

另外,对于评价难度是否真的存在主观性较大,这取决于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但无论如何,即使允许还是限制都不会影响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

例如,2009年的广东、安徽高考试卷并未再次出现这样的禁忌,但绝大部分学生仍然遵循既定的格式进行写作,因为他们意识到尝试其他类型将面临风险。而这种约束实际上限制了他们探索自我表达能力的空间。

因此,让每位考生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是否使用詩體是最佳方案。不仅如此,对於藝術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業前景而言,這種開放態度將對他們未來帶來更多機會。而今北京市在高考作文中取消“詩歌除外”的规定,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了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