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协画家笔下的元宵节万家灯火暖春风老舍将老北京的元宵节视为新年的欢庆时刻
潘振节仕女扇面,2016年元宵节的到来,如同一幅精致的春日画卷。在这寒冷的夜晚,一束束温暖的灯火在老北京的小巷中点缀,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团圆之夜。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或是“灯节”,被誉为除夕后的新年的庆祝活动。
作家老舍将这个时刻视为“新年的”时刻,他描述说:“除夕热闹,但没有月光;元宵有明月当空。元旦体面,每家贴红春联,人们穿新衣裳,可它还不够美丽。”而北京画家于大武,则以国画笔法,将老舍笔下的这一幕生动地呈现出来:街头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人群拥挤不动。每个家庭也挂满了各种灯笼——走马灯、原始电影宫灯、各式各样的纸灯,还有纱窗里响叮叮的小铃声。
福建作为闹元宵花灯最讲究的地方之一,其传统习俗至今仍被保存着。在那里,如果一个女子嫁给当地人,即使生活在外省,她们还是要在这个特殊的夜晚赶回婆家,用嫁妆坐在新房里让人欣赏。而一些地方则会举办游行活动,让人组成长队提着独特形状的燈笼巡游,在所过之处放鞭炮和点红烛迎接。
古代宫廷作品如《宪宗元宵行乐图》、《乾隆帝元宵行乐图》等,也描绘了一些关于此类庆典的情景。这类图像已成为后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
民间创作的一系列年画中,与元宵节相关的一幅又一幅,以不同的风格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这一传统活动的心理态度和喜好,从清末杨柳青年画《庆赏元宵》,到改革开放后的《闹 元宵花灯放异彩》,每一幅都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情趣与精神风貌。
随着时间流逝,每个人的期待和梦想似乎都会逐渐落幕。但正是这样的告别,使得我们更加珍惜那些曾经共同欢笑与共度难关的时候。当新的春天悄然降临,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情感,那是一种对往昔岁月深切怀念,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