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何时品尝诗歌这颗美育的禁果

  • 艺术展览
  • 2024年12月30日
  • 北京2014年作文题引领微作文新风尚,解禁诗歌创作限制。自此,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指南中,不再有“不写诗歌”或“诗歌除外”的严格规定,这让人疑惑: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对诗歌缺乏理解和欣赏的时代? 然而事实上,我国文学之源头即为古代的诗歌,《詩經》被尊为最早的诗集,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已成为常见成语。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具备潜在的抒情才华。 然而,在高考中

高考作文何时品尝诗歌这颗美育的禁果

北京2014年作文题引领微作文新风尚,解禁诗歌创作限制。自此,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指南中,不再有“不写诗歌”或“诗歌除外”的严格规定,这让人疑惑: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对诗歌缺乏理解和欣赏的时代?

然而事实上,我国文学之源头即为古代的诗歌,《詩經》被尊为最早的诗集,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已成为常见成语。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具备潜在的抒情才华。

然而,在高考中,尽管学生们有能力创造出美妙无比的诗篇,却往往因为评分标准而遭受低分。这可能是由于新颖的手法和意象选择给阅卷老师带来了挑战,使得即使是一首优质的作品也难以得到公正评价。

笔者认为,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无论是通过散文、议论文还是自由发挥,是一种民主化与多元化发展。在允许或禁止使用某种形式时,我们应当考虑到每个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才华展示。

例如,2009年的广东及安徽高考试卷并未强行排除其他形式,只是大多数学生仍然选择了安全可靠的小说、记叙文等传统类型,因为他们明白过度冒险将导致失败。而这,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规则与期望的一种适应性以及恐惧心理。

开放选项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体验作者的情感,而不是简单接受表面的信息。虽然这需要更多时间去理解,但这种深入探究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从而促进知识吸收和创新思维。此外,对于那些擅长用词巧妙、意象生动的人来说,被束缚于一隅,将错失展示自己才能的大好机会。

现在,北京市对微作文中的“不写成句子”进行松绑,有助于推动高考作文更加全面接纳各种文学形式。吃下那颗曾经被视为禁果的心灵食粮,就是要勇敢地跨越从无知到智慧,从平凡到卓越的转变,就像亚当和夏娃偷吃苹果一般,一次历史性的决定改变了人类命运。同样,在语文教育中,我们也应该鼓励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声音,用心去感悟,用情去表达,以便真正实现内心世界与外界沟通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