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何时品尝诗歌这份艺术教育美术论文的禁果
北京2014年作文题引领微作文新风尚,打破诗歌禁忌的束缚。在此之前,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指南中,有些省市明确规定:“不要写成诗歌”或“诗歌除外”,给人一种误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不重视诗意、不懂赏析的时代。然而,实际上,我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是诗歌,最早的诗集是《书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诵”已成为家喻户晓。可以说每个人都具备成为一名诗人的潜力。
然而,在高考中,学生们被告知避免使用这种表达方式。这让一些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他们认为所谓的“不允许写成詩歌”的规定涉及到评卷标准的问题。有些现代詩篇采用了独特的手法和意象,这对于阅卷老师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全面理解其深意非常困难。因此,即使学生创作了一首优秀的詩篇,他们可能仍然得不到高分。
笔者认为,如果学生有权自主选择他们想要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那么限制他们使用詩歌作为答卷形式就是对那些擅长以詩为媒介表达自己的人的一种不公正和偏见。此外,对於評價難度,也許是一種主觀願望。一旦我們接受這樣一個觀點,就會發現,每個人對於藝術品(包括詩詞)的評價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而定。但無論如何,這並不能阻止學生自由選擇他們想要用來回答問題的心理創造。
例如,在2009年的广东和安徽高考考试中,没有再出现这样的要求,但大多数考生还是遵循传统做法,用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来回答问题,而不是尝试更复杂的情感艺术,如散文或者小说,更别提那极端难以驾驭的情感如高级艺术作品中的某些类型之类的事情了,因为大家都清楚,一旦犯错,就会失去一切机会。
这显示出是否应该寫詩應該交給學生自己決定,而如果因為閱卷者的能力不足而完全排除這種類型,那實際上就是懒惰。我們現在正在慢慢地接受這個事實,即對於語言教育來說開放所有可能性,比起只有一兩種固定的方式要更加廣泛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