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热播中央美术学院领导名单里的字眼勾起文化记忆的涟漪
近日,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在北京卫视热播,引发了公众对生僻字的广泛关注。主演孙俪提到,她在阅读剧本时曾经需要使用新华字典来识别一些不常见的汉字。上海观复博物馆还设立了一面“生僻字”墙,让参观者能够通过读出其中的一些生僻字获得免费入场机会。这一举措让这些久未被人熟悉的字符再次成为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兴特别强调,虽然我们所说的生僻字并不常用,但它们仍然是现代汉语中的一部分。例如,“薅”和“氽”等这样的词汇尽管不频繁出现,但它们属于现代汉语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并非已经消亡或是错误的用法。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冉启斌认为,生僻字能够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时代印记,可以激发人们对过去时代生活方式和习俗的回忆。例如,在先秦时期猪有多个不同的名称,如“豕”、“豭”、“豝”、“豚”,这些现在看起来较为冷僻但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家畜重要性的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宋文辉也指出,许多生僻字与产生这些字符时特定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古代刑罚如刖刑(割掉膝盖骨),随着社会进步,这些刑罚废除而这类文字也就鲜少使用甚至消失了。此外,还有很多石碑上会刻有像乌龟驮动物的情形,而这个动物实际上是龙九子之一赑屃,这种知识已被现代人大多数忘记。
近年来的节目如《汉字听写大会》的流行使得那些久未提及的大量生僻文字重新进入人们视野,有些人甚至选择以此为名给孩子起名,以其独特性和寓意。但也有声音认为,一些不常用的汉子已经失去了意义,其难写、难认、难读导致长时间销声匿迹,最终自然淘汰。而有些人则过度推崇将其作为一种时尚,使之影响交际效率,对于这种做法存在批评。
方言口语中的某些词汇,如扽、搋、趿、薅等,也因其口语化而成为网络热议话题,它们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应表达,只能通过书面形式才能展现出完整意思,这反映了语言日益接轨书面化的情况,同时也提高了日常口语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下,不断有人尝试将日常口语转换成书面形式,从而丰富我们的书面表达,使之更贴近生活,更具说服力。但同时,我们也需谨慎地处理这一趋势,以免走向极端,将规范性和发展规律抛诸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