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热播生僻字唤醒三十万美学之费的文化回响
近日,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在北京卫视热播,引发了公众对生僻字的广泛讨论。主演孙俪提到,她在阅读剧本时不得不查阅新华字典,因为剧中的许多生僻字她都不认识。此外,上海观复博物馆还设立了一面“生僻字”墙,让参观者如果能准确读出其中一部分就可以免费进入。这使得这些罕见的汉字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生僻字,或称冷僻字,是指不常用的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字。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兴特别强调,这些虽然并不常用,但仍然属于现代汉语的一部分。例如,“薅”、“氽”等;要区别于另外两个概念,一是已经消亡的历史用词,只有在文字学、历史学等专业领域才会使用到的字符,如“騔”、“耜”等;二是错误或者非规范的生造字符,如“囧”、“嫑”。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冉启斌认为,生僻字能够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和文化记忆。例如,在先秦时期猪有多个不同的名称,如“豕”, “豭”, “豝”, “豚”, “公式”, 和 “豜”。这些现在看来较为罕见的名字体现了猪在上古农业社会中重要性的深刻印记。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宋文辉进一步指出,很多生的汉子与产生这些字符特定时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古代流行酷刑如刖刑后,这些刑法被废除,那些与之相关的地名也随之消失。而一些石碑下方动物驮图像,如乌龟,被民间俗称为“王八驮碑”。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很少有人了解这种传说中的动物赑屃(bìxì)。
近年来,由于节目如《汉语听写大会》的热播,以及电视剧《芈月传》和观复博物馆“冷字墙”的出现,使得那些久未提及或遗忘的地理名称又重新回到了人们视线中,有人甚至选择以此类地名给孩子起名字,以其独特性和寓意。但也有声音认为,对待这些罕见字符过度推崇可能造成交际障碍,并浪费资源。
同样地,从方言口语转化而来的那些难以书写或识别的地理名称,也开始吸引公众注意。在北方地区,用力冲击或捣打的事物可形容为搋,但这并没有标准化书面形式。对于使用该方言的人们来说,这样的表达丰富了语言表现力,而现代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书面化趋势使得口头习惯逐渐落实至文字记录中,从而提高了日常口语的地位。
总结来说,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过度推崇和误用这类地名可能导致混淆和效率降低,因此应适当平衡其使用,以促进语言发展与沟通效率之间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