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热播生僻字绘影成趣文化记忆涌现
近日,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在北京卫视热播,引发了公众对生僻字的广泛关注。主演孙俪提到,她在阅读剧本时很多生僻字都需要查阅新华字典才能识别。此外,上海观复博物馆还设立了一面“冷僻字”墙,让参观者通过读出其中一部分生僻字即可免费进入。这次事件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这些不常用的汉字的文化价值和乐趣。
生僻字,又称冷僻字,是指那些不常见或人们不熟悉的汉子。在现代汉语中,这些生僻字虽然并不经常使用,但仍然是规范语言的一部分。例如,“薅”、“氽”等都是这样的例子。而与之不同的是,有些已经消亡于现代汉语中的历史用词,如“騔”、“耜”,以及一些错误或非标准的生造文字,如“囧”、“嫑”。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冉启斌认为,了解和学习这些生僻字可以提高个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时代印记。比如古代猪类有多种不同的名字,如豕、豭、豝、豚等,每一个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宋文辉也指出,许多生僻字与产生它们的特定时代紧密相连,比如刖刑(割膝盖骨)或者赑屃(一种传说中的动物)。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刑法被废除,而这些相关词汇也逐渐淡出了日常使用范围。
最近,一些节目和活动使得这类未曾被注意过的生僻字符重返公众视野,有人甚至开始将其用于给孩子起名,以其独特性来区分身份。此外,《芈月传》的播出,以及观复博物馆“冷图墙”的出现,都加速了人们对这类符号兴趣的增长。
然而,对待这些符号,不同的声音并存。一方面,有人认为语言应当追求简洁高效,而另一方面则有人认为这种趋势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如果将识别和运用这些符号看作一种时尚,那么它可能会成为交流障碍而不是促进交流的手段。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即方言口语中流行但书面上没有对应标志性的词汇,在普通话中写出来就成了带有特殊意义的小型象征。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北方地区的人们能够流利地使用但却难以书写他们所说的某些词汇,就像扽、搋、趿、薅等一样,这样的情景经常发生在西南官话区域内,其中搋这个单词代表力猛烈冲击或捣乱的情感表达方式。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变得更加普遍,使得口语化转换成书面的过程更加频繁,因此那些只在嘴边挂念而不能落笔上的字符又一次回到我们眼前。宋文辉表示,这反映了我们的书面表达越来越接近日常生活,并且提升了口语的地位。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过度推崇这一趋势,因为它既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也符合语言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