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台的徐悲鸿追求两亿远方的流拍秘密与艺术品信息登记中心的真相揭晓
在艺术品市场的繁星璀璨中,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油画曾经以令人瞩目的姿态闪耀,它的流拍与私下交易背后隐藏着一段曲折而又精彩的故事。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的公告显示,这幅1940年创作于布面上的作品,在仅仅六个月前,因未能达到卖家的最低成交价,竟在春拍会场上落败,最终停止竞价于1.89亿元。
然而,时间如同一位善良的大师,让这一切都化为过去。在2018年的某个清晨,一份来自北京中企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的报告揭示了这幅艺术杰作潜藏的一丝光芒——其评估价值达到了20,000万元。这份报告是如何定下的呢?它基于市场法评估结果,并且选用了该公司对徐悲鸿《愚公移山》布面油画进行价值评估时选用的项目评估咨询报告。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本次交易便有了可能。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出售这件艺术品,不仅收回了全部成本,还取得了一定的投资利润。而对于为什么要出售,这则可以追溯到2018年5月21日签订的一份资产抵债协议。在那份协议中,该公司将徐悲鸿名作作为抵偿给湖南省有线电视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湖南有线集团”)所欠债务。
此举无疑是一种高明的手段。据报道,电广传媒在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分别亏损4.64亿元和1.35亿元,如果不能在第四季度扭亏,则或许只剩下被人嘲笑的地步。而现在看来,此次转手《愚公移山》,电广传媒已经成功地从一年间两季度巨额亏损中挽救出来,其背后的差价已足够覆盖今年前三季度的亏损。此事不仅展现了艺术品市场波动性,也让我们深思:在商业与文化、财富与历史之间,是怎样一种平衡能够实现?
最后,有关《愚公移山》的价格究竟是如何决定?答案是:2.088亿。这笔惊人的金额甚至超过了之前流拍时的心理预期——1.9亿。如此之高,那么是什么力量驱使得买家愿意付出如此天文数字?
答案显然不止一个层面的。一方面,是徐悲鸿作品本身蕴含的情感价值和历史意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游戏里,每一次大宗资产变动都是策略性的考量,而非简单的情感投入。那么,我们是否能从这些细节中窥见更多关于当代资本运作、文化产业发展以及个人财富管理等多维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