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培训机构介绍传承古韵漆器技艺绽放 明清漆器价值稳中有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漆器作为一种艺术品的价值和历史,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漆器不仅是富贵之家的奢侈品,而且也逐渐吸引了藏家的兴趣。它结合了化学和艺术,利用生漆涂覆在器物表面,以保护其免受损害,并通过反复多次的髹涂过程,使得器物不仅坚固耐用,而且装饰多样,让其色泽华丽。
漆工艺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据《髹饰录》记载,有近180种不同的制作装饰手法。不同时代的漆器款式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内容。在宋代,漆色的颜色如同木炭,不发光;而在明代,剔红色呈现出发紫的效果;至清代,漆色更加鲜亮,而红色也不再发紫。
完成后的每一件作品都需要进行阴干,以脱去多余的水分。在长时间使用和摆放之后,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作品会变得越来越干燥,最终出现冰裂纹,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典型残缺之美。而年代久远的作品,由于历经众多人的把玩,其细微部分往往会出现磨损。
那些被世人珍视并流传至今的大师级作品,大都是从明清以来的产物。这类作品包括了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填雕刻等丰富多彩的手法。此外,还有螺钿嵌入犀皮,以及剔红或剔犀技艺,更为精致复杂。此类珍贵收藏品,如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的一件清乾隆御制诗笔筒,以606.3万元成交,或2019年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件明永乐乾隆御题诗剔红双凤莲花盏托(图),以3,314万港币售出,是该类收藏品价格最高记录之一,为我们展现了这些古老艺术品潜力巨大的升值空间。(郑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