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船重现儿艺舞台老舍之子揭秘创作故事
在20世纪中国现当代作家中,老舍无疑是涉猎文体最为丰富的一位。除小说以外,他还曾创作过戏剧、散文、杂文、诗歌等不同类型的作品。仅戏剧一项,又有话剧、京剧、曲艺、儿童剧等。在这多彩纷呈的文学世界里,老舍唯一一部原创儿童剧《宝船》,将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再次上演。本次表演将作为今年第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开幕秀,并且时隔28年再度登上中国儿艺舞台。这部经典之作首次亮相是在1962年,而1986年的重排也让它得以与新时代观众见面。此刻,本周五晚,新京报特别邀请20名观众亲眼目睹这段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老舍“作品中写到儿童最动情” 老舍之子舒乙向记者透露,《宝船》的创作始于1961年的春节,当时他接到了来自中国儿艺的委约。仅半个月时间,就孕育出了《宝船》这部杰出作品。紧接着,在1962年,该剧便在儿艺首演,并与另一部经典之作《马兰花》并称为“一花一船”,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老舍研究学者关纪新认为,《宝船》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小说,也是对我们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一种独特展现。“这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而是一个简单而纯粹地讲述了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善恶真假美丑,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一种美好善良纯真的价值观。”关纪新进一步解释道,“由于老先生有着悲苦的少年岁月,所以他对待所有人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待孩子,他把他们描绘得格外生动自然。”
此次重排版设计中,导演钟浩带领主创团队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升级。在保持忠于原著的情境下,他们融入了现代审美,使得经典故事焕发了新的活力。他指出,这部古色古香却不失现代感的戏,将用最普通的人间语言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朴实无华的心灵价值。
舞台设计方面,则更加巧妙无比。中央舞台就像是一张空白纸,当主人公念起口诀,那张纸就会缓缓翻转,“叠”出了一条精致的小木舟。这一切都源自折纸艺术——简约而优雅,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画风不谋而合。而服装设计则更是巧妙融合了折纸元素,每件服饰都像是手工制作出来一样精细,以至于每一次移动,都显得既自然又神奇。
【故事情节】 《宝船》的故事来源于江苏铜山民间的一个传说:王小二救落水李八十后,被赠予一条小木船,只要念句口诀,它就会变成大型帆轮。他驾驶这一艘神奇航行器,不仅带走动物朋友,还成功救助懒惰但善良的大白猫及其他生物。当洪水退去,大白猫竟然将珍贵航行器献给皇帝。但王小二凭借李八十及动物朋友们智慧勇敢,最终成功夺回属于自己的那艘值钱货物——心爱的小木舟,以及它们共同度过难关所积累的情谊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