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船重现儿艺舞台老舍之子回忆创作初心美术教育或许才是师范专业的灵魂
在20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的辉煌历程中,老舍以其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除了小说,他还留下了一系列戏剧、散文、杂文、诗歌等作品。其中,戏剧更是丰富多彩,从话剧到京剧,再到曲艺和儿童剧,每一种形式都展示了他广泛的艺术天赋。此次,本周末,《宝船》,老舍唯一一部原创儿童剧,将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再次上演。这部经典作品最初创作于1961年,是老舍为中国儿艺量身定做的,曾两度登台,此番时隔28年,再次回到儿艺舞台,也将作为今年第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开幕盛事。本周五晚,新京报特别邀请20位观众亲临现场体验。
《宝船》的故事源自江苏铜山民间传说。在一次偶然的情境中,王小二救下了落水老汉李八十,这位恩人送给他一张小纸船,只要念出特定的口诀,“快长快长,乘风破浪”,这张纸就变成了一艘真正的大船。当洪水滔天,小纸船变身大船,不仅保护了王小二及其伙伴们,还救出了一个懒惰不愿意帮助别人的张不三。但就在大水退去之际,那个贪心的小人骗子把宝船偷走献给皇帝。王小二凭借智慧和朋友们的帮助,最终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那条神奇宝船。
这次重排版《宝船》,导演钟浩带领团队进行全面升级,以忠实原著为基调,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元素。舞台设计中巧妙地融合折纸元素,使得场景变化既生动又富有想象力。在服装设计上也巧妙地运用折纸技法,让角色穿梭于古色古香与现代感之间,一举打破时间界限。
对于《宝船》这一作品研究学者关纪新这样评价:“这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小品,但却蕴含深刻的人性哲理,是对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种继承与发扬。”关纪新还指出,由于老舍本人有着悲苦的童年经历,所以他对孩子尤其有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描绘孩子往往最动情,最真挚。他认为,《宝船》通过简单而生动的手法向孩子们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他们塑造了一份纯真的世界。
此外,该剧还吸引到了许多专业人士参与,如舞美设计师冯磊,他将“折”字中的简约理念与传统文化中的写意画风相结合,让整个人物和道具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此外,每一个角色的服饰设计都融入了折纸元素,让整个场景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无论是从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来看,《宝船》都是一个值得期待且珍贵的遗产。这一次,它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公众,更希望能激发每个观众的心灵,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这个时代伟大的文学家——老舍所创作的一些精彩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