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不足与建议黄铄柒零捌零水墨记忆之谜
在北京时代美术馆,2014年7月12日至8月10日间,“旋构塔·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展示了黄铄的作品。这位艺术家的水墨画《旋》以其独特的线条和表现力吸引了观众。黄铄自小就对绘画产生兴趣,她通过父母的鼓励和启蒙老师的话,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巧。她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中的感受和困惑,这些她无法用语言表达,就转化为绘画。
黄铄认为,绘画比文字更能传达她的感觉,因为它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事物,每个人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意义。而文字虽然有局限性,但却是人类沟通的一种方式。尽管现代生活带来了新的需求和表达方式,但对于黄铄来说,传统学习仍然十分重要,它们是当代水墨发展的基础。
每个人都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黄铄热爱绘画。她计划继续创作更多作品,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她的世界里,文字和图像都是交流的手段,只不过习惯不同。黄铄更倾向于使用笔触来抒发情感,因为她认为“绘画先于文字”,它们能够穿透记忆之外的未知领域。
别人对她的作品有着各自解读,而这并不影响她。她不试图定义自己的作品,因为那样会限制它们所能表达的情感多样性。文本或许苍白无力,但正因为如此,她选择了笔触而非语言。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他们想看到的,因此,有的人可能关注技法、构图还有色彩搭配;另一些人则可能寻找感觉、细节以及共鸣点,从而产生慰藉。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只看待品是否合乎心情与喜好。在敏感与写意相遇时,他们似乎找到了一种默契:捕捉确定事物,同时制造不确定结果,让作品充满神秘魅力。本次策划由腾讯文化独家发布,并请注明出处进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