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船重现儿童艺术舞台老舍之子回忆创作初心预示艺术教育前景发展趋势波瀾壮阔
在20世纪中国当代文学的辉煌历程中,老舍以其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他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家,更是戏剧、散文、杂文和诗歌等各个领域的翘楚。他的作品遍布话剧、京剧、曲艺和儿童剧等众多艺术形式。本周末,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一次特别表演中,《宝船》,这部老舍唯一一部原创儿童剧,将再次走上舞台。这部戏最初创作于1961年,曾在1962年和1986年两度在中国儿艺成功上演。现在,经过28年的沉淀,《宝船》将作为今年第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的开幕秀,再次吸引了全城观众的关注。本周五晚,新京报将邀请20位幸运观众免费观看这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宝船》的故事源自江苏铜山民间传说:王小二偶然救下落水老汉李八十,这位恩人赠给他一条小纸船,只要念出口诀“快长快长,乘风破浪”,纸船便会变成真正的大船。当洪水来临时,小王驾驶那艘神奇的小艇,不仅带领了一只大白猫、一群蚂蚁、一窝蜜蜂以及仙鹤逃离灾难,还成功救出了懒惰至极的张不三。但就在大水退去后,张不三却贪婪地把宝船献给皇帝,而王小二则凭借李八十及动物们的帮助,最终追回了属于自己的宝物。
老舍之子舒乙回忆起父亲创作《宝船》的初衷时表示,这部作品是在1961年的春节期间,由中国儿艺向老舍发出的委约半个月内完成。他认为,《宝船》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是对孩子世界中的善恶美丑真假进行描绘,也反映了父亲对于民族价值守望的一生态度。由于自己有着悲苦的童年经历,对于孩子们充满爱意,因此他的作品中关于孩子部分最为动情。此外,他还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启迪孩子们树立纯真的价值观。
此番重排《宝船》,导演钟浩领导主创团队对该剧进行全面升级。在保持忠实原著精神的情况下,他们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并巧妙地利用折纸设计让舞台呈现更加生动与丰富。例如,当角色念出特定的口诀时,舞台四面缓缓翻转,就像叠放一样,“展”出一个完整的小木舟。此外,该剧服装设计也采用了折纸元素,为整个舞蹈增添了一层独特的手法。
研究学者关纪新认为,《宝船》是一部“轻型作品”,也是一个独特类型,它不是沉重的话题,而是表现了人类善良与纯真的世界,以及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希望。这部戏通过简单易懂的话语深刻地传达道理和朴素的人生哲理,与今天社会教育目标相呼应,使它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