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分类中黄铄柒零捌零的水墨记忆又是怎样的呢

  • 艺术展览
  • 2025年01月31日
  • 在2014年7月12日至8月10日,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了“旋构塔·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其中黄铄的作品《从戾场到立场——青年人的主体构建》也参加了此次展览。她的水墨画作品《旋》创作于2012年,尺寸为130×179cm,是一幅纸本水墨作品。 黄铄自小便接触绘画,她的兴趣培养得很早。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勇敢地运用线条来表现人物,并且制作了一大批人物速写。“如果你看到一个东西却不能表达出来

艺术教育分类中黄铄柒零捌零的水墨记忆又是怎样的呢

在2014年7月12日至8月10日,北京时代美术馆举办了“旋构塔·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其中黄铄的作品《从戾场到立场——青年人的主体构建》也参加了此次展览。她的水墨画作品《旋》创作于2012年,尺寸为130×179cm,是一幅纸本水墨作品。

黄铄自小便接触绘画,她的兴趣培养得很早。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勇敢地运用线条来表现人物,并且制作了一大批人物速写。“如果你看到一个东西却不能表达出来,就不要去画它;你要是画它,就一定要把它坚决地表达出来。”她对启蒙老师的话印象深刻。她的另一幅作品《光如女王般经过》,同样是一幅纸本水墨,尺寸为130x179cm,创作于2013年。

黄铄的灵感来源于自身的敏感和腼腆。她更倾向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感觉,而不是语言。例如,她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有时候感到困惑或好奇,这些感觉如果用语言表达容易变质,所以她选择通过绕画进行交流。这一点可以从她的作品《大风·细语》(95×170cm)中看出,该作品创作于2014年。

对于黄铄来说,绘画比文字更先进,因为它能赋予每个人不同的意义。而文字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她想要通过绘画创建一个充满自己感受的世界,为此她将具体的事物组合起来,以一种没有真实存在抽象空间。本幅为《迷藏》(130×179cm),创作于2013年。

艺术创作对于黄铄而言,是一种宣泄的情感出口。当她处在自闭状态时,当她无法用语言发泄时,绘画成为了她的自我交流窗口。在传统水墨人物专业学习过程中,她了解了书法、写意、颜彩等,但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与古人不同,使得真正吃透传统意境变得困难。然而,我们也有当代生活状态需要新的方式来表达,因此当代水墨适应了这一趋势。但这并不代表传统过时,从黄铄角度看,传统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它给予“润物细无声”般滋养,对未来路途也重要,如同她的工作室里的其他几件作品一样,本片为《山鬼的》,纸本水墨,190×95cm,创作于2014年。

每个人都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不喜欢的事情排斥。黄铄喜欢绘画,并希望有更多时间进行艺术创造。她计划在未来的某个阶段完成更多这样的工作。此外,还有作者使用文字表达心声,与之相对的是使用图像以情节形式存在,不同的是习惯。这明显显示出 黄铄更加倾向于使用笔触抒发内心感情。在其看来,“绘前文后”,文字语言有时苍白无力,而图像语言凭借直觉就能延伸错乱记忆之外的未知领域,如同马尔克斯名著中的魔幻写实风格所呈现的一种虚拟世界。本片最终留给我们的问题是:别人如何解读这些图像?是否真的能够理解这些虚拟空间背后的深层含义?

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下,每个人看到的是他们想看到什么。如果你懂国畫,你可能会关注技法、构图和色彩搭配;如果你不懂,那么你可能会寻找那些让你的心跳加速的小细节,那些共鸣点,以及那些引起慰藉的情感。如果两者都不符合,那么就是纯粹欣赏视觉上的和谐度以及观众的心情喜好。而对于敏感而精致如同神秘面纱下的微妙情感,只有那一瞬间才完全被捕捉住,让我们的眼睛停留在这个神秘而又熟悉的地方。一切都是关于理解与被理解之间微妙但永恒的地缘关系,一种即使是在最隐蔽的地方,也渴望被发现并且被看见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