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是师范类专业吗黄铄柒零捌零水墨记忆探寻
北京时代美术馆在2014年7月12日至8月10日期间举办了“旋构塔·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其中黄铄的作品《从戾场到立场——青年人的主体构建》也参加了此次展览。她的水墨画作品《旋》创作于2012年,尺寸为130×179cm,采用纸本水墨技法。
黄铄自小便接触绘画,她的兴趣培养始于简单的速写。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勇敢地运用线条来表现人物,这时她开始积累大量的人物速写。启蒙老师的话语深刻影响着她:“如果你看到一个东西却不能表达出来,就不要去画它;你要是画它,就一定要把它坚决地表达出来。”这句话让黄铄印象深刻。
黄铄的灵感来源于自身敏感和腼腆。她通过绘画来表达那些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情感与困惑。比如,在她的作品《光如女王般经过》(130x179cm,创作于2013年)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对未知事物强烈的情感反应。
对于黄铄而言,绘画比文字更先进,因为作品里存在一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而文字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她希望通过绘画创造一个充满个人情感的世界,并将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用来表达一个没有实际存在但抽象空间。本幅为《大风·细语》(95×170cm,创作于2014年)。
艺术创作对于黄铄来说是一种宣泄途径。当她处于自闭状态且无法用语言发泄时,绘画成为了她的交流窗口。在一层层渗透中,一张张形象逐渐清晰,却又呈现出不可预测可能性。本幅为《隔岸》(130x179cm,创作于2013年)。
作为学院毕业生,黄铄在大学及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是传统水墨人物专业。她从传统入手,有一个宽泛学习过程,从书法、写意、颜彩等多个方面进行临摹,以认识中国画。但与古人不同的是,我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有所变化,使得真正理解传统绘画意境变得困难。
我们有当代生活状态需要新的方式来表达,而当代水墨适应了这一趋势。但这并不代表传统过时了,从黄铄角度看,对传统学习十分必要。传统水墨是当代水墨依托,是给予其“润物细无声”滋养,对未来路途重要。本幅为《山鬼的》(190×95cm,创作于2014年)。
每个人都倾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不喜欢的事情排斥。黄铄喜欢绘画,她希望有更多时间进行创作,将来打算制作更多作品。本幅为艺术家 黄铄本人。
作者使用文字抒发心声,而艺术家则使用图像抒发情感,不同只是习惯上的差异。在她看来,“绘畫先於文字”,因为文言苍白无力,而图像凭直觉就能延伸错误记忆之外未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