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新闻最新佳作书局75周年纪念犹如一座久经考验的灯塔照亮了无数书虫前行的道路
佳作书局75周年纪念:一努五千卷书,一捺十万里路
1942年,上海的动荡日子里,犹太人马法伯(Max Faerber)创办了佳作书局,这座外文书店以东方文明研究为核心,不仅承载了艺术、历史、哲学等文化精髓的传播,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从上海到纽约,再至芝加哥,佳作书局始终坚守对优质书籍的尊重和专业选书态度。
2017年9月28日,在北京举行了“Standing as the Paragon”主题的75周年纪念活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龚继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以及北京国际画材中心物业管理处代表发表致辞,与众多嘉宾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这座经历战争与社会迅速变迁的书店,如今在其与艺术相守的第75载春秋中走入新阶段。
活动当天,知名学者通过视频形式分享他们对艺术理解和对书籍热爱,并向佳作书局给予认可与祝福。包括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璜生、建筑及艺术领域独立学者方振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张翀等。
佳作書局不僅是一家書店,它是東方文明研究最重要的地方之一,是學者與藏家的目標地點。在這個過去七十多年的時間裡,它吸引了一大批機構、學者與藏家對它持續關注。其中,有美國學者芮效衛自1959年開始就在此購書,其耗費四十年的著作《金瓶梅》英譯本,便參考了大量店內購得的書籍。
隨著時代變化,佳作書局也迎來了一次變革。不僅繼續為讀者提供高品質東亞研究文献資源,而且凭借自身藝術專業背景优势,不斷擴充藝術類書籍,以追求「尽善尽美」的態度,每一本都由經營者親自挑選,全為具有學術性的嚴肅讀物。
今天,佳作書局仍然秉持對於愛好者的熱情和對於這份職業的情感忠誠,为更多愛藝術、新老朋友提供最具参考價值作品,使其坐實「Paragon」之名。在未來,這間曾經見證過無數人心靈旅程的地點將繼續傳承其精神,並且會繼續創造新的故事。而我們則期待着接下來的一切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