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四川美术馆高质量收藏之道以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为镜
在新时代,我国的美术事业正蓬勃发展,美育知识通过各种途径飞入了大众视野。人们的鉴赏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如何实现高质量收藏成了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四川美术馆在藏品突破一万件后,对藏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我们创新收藏方式,拓宽收藏渠道,发达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软硬件支撑。
2022年四川美术馆首次尝试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美术作品,同时也首次引入社会机构进行第三方监督,从发布征集公告到完成收藏入库全过程互联网留痕。截至目前,四川美术馆藏品中版画有1.1万余件,占藏品总数约85%,我们以现有收藏为基础,明确“学术性、地域性、系统性、专题性”的收藏方针。
四川美术馆有五大收藏主题方向,一是征集不同历史时期有重大影响的名人作品及民间珍贵艺术品;二是征集不同时期四川籍或在四川活动重要名人的作品;三是征集本省或全国知名外省艺术家的作品;四是征集具有潜力的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五是其他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珍贵艺术品。
确定收藏时,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以学术性为最高标准,让人民成为主角,不仅体现时代和多元,还关注当代中国与表现地理的人文地理,以及其他区域作者和新兴群体。此年共受捐赠24件,其中包括9幅版画、8幅油画、5件雕塑、一份综合材料、一幅唐卡、一篇书法,这些都体现了不同地区文化特色和中国传统民族手工艺。
近日,“2022年度四川美術館典蔵作品汇报展”在精品厅对外展出,并将线上展厅开启,为观众展示典故活化职能的一次实践,也标志着改造后的首个展览。本次活动半数以上无偿捐赠,其余公益价出售。这一切皆为了传播正确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与文化观。
张绍蓁老先生一次性的捐赠5件雕塑,但最终只选择3件给予保管:《刘邓大军》、《生命之歌》、《轻舟已过万重山》,均曾参加国家级展览。在取送过程中,他凝视着每一项工作,最终与每一位工作人员合影并确认安全包装,这种不舍与欣慰透露他对这些“孩子们”的深爱。
疫情期间,上门取送被迫改变,我们采用作者物流三方合作减少环节,在物流前由作者负责包装安全,在运输中由物流公司负责,再到库存提取由馆员直接管理,以减少仓库停留时间,即便深夜也不放弃消杀处理和入库手续,是因为只有保证安全一切都值得付出努力。
此次公开征集中扩大了接触点搭建起作者直通平台提高效率,便于有效监督评审专家随机抽选第三方全程监控录音录像事后公证数字文件双备份保证透明度。而且发现不足:难以获取真实信息零散缺乏完整体系需不断努力解决矛盾期待未来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