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佳士得为什么艺术家依旧执着于绘制肖像当相机成为主流直接上门收购藏品的公司却在寻找那些独特的手工艺

  • 艺术展览
  • 2025年02月18日
  • 在19世纪初,世界历史上首张照片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肖像艺术的面貌。贵族们不再依赖画家来为他们画像,而肖像画则从简单记录人的外观转变为深入探讨人性、情感和社会背景的载体。即便到了摄影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艺术家们仍旧不断绘制着人的形象,他们或是揭示内心世界,或是展现自我认知,或是反映社会环境。人像画成为了对人性的复杂写照。 2012年9月21日,上海佳士得举办了一场20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会

上海佳士得为什么艺术家依旧执着于绘制肖像当相机成为主流直接上门收购藏品的公司却在寻找那些独特的手工艺

在19世纪初,世界历史上首张照片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肖像艺术的面貌。贵族们不再依赖画家来为他们画像,而肖像画则从简单记录人的外观转变为深入探讨人性、情感和社会背景的载体。即便到了摄影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艺术家们仍旧不断绘制着人的形象,他们或是揭示内心世界,或是展现自我认知,或是反映社会环境。人像画成为了对人性的复杂写照。

2012年9月21日,上海佳士得举办了一场20世纪及当代艺术拍卖会,其中展示了四件关于人物主题的作品,让我们穿越东西方艺术家的笔下,从芸芸众生中窥见“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毛焰《小林》

毛焰(1968年出生)以其独特的手法描绘出了好友小林静默的心境。他用青灰色调细腻地捕捉烟雾缭绕的情景,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迷离与神秘感。在这个过程中,他追求一种“虚静”的状态,即既有空无又有宁静。这使他的作品能够传递出一种平衡与稳定的感觉,同时也激发观者的想象力。

喻红《迷夜》

喻红通过她的作品探索人类内心世界。她使用象征、隐喻等多种手法来创作个体故事,并基于生活现实发展出她独特的视觉语言。她希望通过她的作品去了解他人的幸福与痛苦,她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不仅仅是在表面层次,更深入到时间和心理层面的交流。

余友涵《啊!我们系列 No.13 避邪》

余友涵在她的“我们”系列中,将具象图像以抽象方式并置于一起,形成一种超现实主义拼贴场景。她以平视角度审视现代社会,又以历史感作为背景,以自由笔触聚焦周围的人。她没有使用广为人知的偶像,而是选择了更让人产生共鸣普通民众,这些都是新时代进程中的见证者。

贝尔纳·布菲《小丑》

贝尔纳·布菲(1928-1999)的这幅油彩画描绘了一名马戏团表演者的形象。这位艺人们身上带有的喜剧元素融合着悲剧的情怀,让观者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不能不被这种矛盾而复杂的人性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