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泼洒重构溪山探索艺术教育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影响罗艳龙个展于北京圣佳艺术空间开幕

  • 艺术展览
  • 2025年02月22日
  • 重构溪山——探索艺术教育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影响,罗艳龙个展于北京圣佳艺术空间开幕 文/朱彤 在罗艳龙的作品中,我们见证了一种独特而充满活力的现代水墨艺术风格,它甚至是独一无二和前卫的。他通过将行为融入到创作过程中的“无尽泼洒”,展现了画面中的无限可能。随后,他将古典中国文人山水画融入不确定、偶发的流淌画面中,使得他的作品从繁复走向豁然开朗,从而进入“桃花源”之境。在将身体、行为融入创作过程中

无尽泼洒重构溪山探索艺术教育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影响罗艳龙个展于北京圣佳艺术空间开幕

重构溪山——探索艺术教育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影响,罗艳龙个展于北京圣佳艺术空间开幕

文/朱彤

在罗艳龙的作品中,我们见证了一种独特而充满活力的现代水墨艺术风格,它甚至是独一无二和前卫的。他通过将行为融入到创作过程中的“无尽泼洒”,展现了画面中的无限可能。随后,他将古典中国文人山水画融入不确定、偶发的流淌画面中,使得他的作品从繁复走向豁然开朗,从而进入“桃花源”之境。在将身体、行为融入创作过程中,这种水墨自由而灵动的流淌所显露出的作品生命力,让观者感受到大自然中山水景观的活力和变化,体现了古代文人构建的“山水观”。同时,他对作品进行的一些干预本身成为其艺术表达的一部分,这种行动可以看到哈罗德・罗森伯格提出的“行动绘画”的痕迹:不是先在心里想好图像再作画,而是笔墨、画纸都是绘画材料,“真正重要的是绘画行动中的启示”。

落笔皴染之间,墨色在沉稳老绢上晕染开来,水渍推开的是偶然,是层层叠叠时间之厚度,泼洒流动着的是浑然天成自然之貌,是经由艺术家手溅起的灵韵之光。罗艳龙以绘画作为解除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手段,从而开启将主体生命移入自然山水这一创作部分。“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他巧妙勾勒并明确了墨色的渲染效果,用笔墨的小宇宙通往自然的大宇宙,创造出了变幻莫测的山水景象。他作品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表现自然和个人情感体验的一面,将这种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情感体验融入到作品中,并通过独特创作方式成功地传递出文人山水一贯强调的情愫和精神境界。

本次展览汇集了罗艳龙自2018年至今40余件作品,其中包括长达3米多高《重构溪山》及八条屏系列,让观者在无尽循环往复中重新行走或漫游于由艺术家构建的地灵镜世界里,历历记于胸,但目不见素。

【1】哈罗德•罗森伯格,《新的传统》,陈香君译,远流出版公司1997年,第25页。

【2】郭熙,《林泉高致》杨伯译,中华书局2010年第47页。

重构溪 山 罗艳龙 展策人:朱彤

展期2023.5.21-6.5

圣佳艺 术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尚古国际LG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