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紫砂壶各部分处理与大小尺寸示意图
紫砂壶各部分的处理(一)口盖的工艺。口盖有三种主要形式:嵌盖、地理压盖和截盖。其中,嵌盖分为平嵌和虚嵌,要求制品能达到“准缝无纸发之隙”,属于上等品。地理压盖是覆压在壶口上的设计,有方形和圆形两种。设计时,壶盖直径要略大于壶口面的外径,即所谓“天压地”。截盖是通过同一曲线或直线将壶体与壶盖分割开来,如梨式和茄段式。截盖造型简洁,整体感强,因此成型技术要求较高。
(二)嘴、子部件的精细处理。在紫砂壶中,壶嘴可分为一弯、二弯、三弯、直嘴和流五种类型。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首先,壶嘴的造型必须符合水流的自然曲线,其长度、宽度以及安装位置都需恰到好处;其次,内壁必须光滑通畅,以便出水顺畅;最后,还需注意气孔大小合适,并且要形成喇叭形以防止被水气堵塞。此外,每个出水眼也有独眼、中网眼及半球滤孔三种选择,这些变化随着饮茶习惯的演变而不断更新。
紫砂壶中的子的形式多样,有球形、桥形、牛鼻形、瓜柄形及树桩状等。一般来说,大型紫砂 壶使用圆球状子的较多,小型则用桥状子,而花货则采用更加繁复的地瓜柄或动物图案。而牛鼻状子的子既牢固又易拿,而且能够形成美观对比效果。
在连接至身体时,可采用“明接”、“暗接”两种方式。“明接”适用于粗糙产品及方器,使得整体显得大方利索;而对于传统汉扁式紫砂 壶,则采用“暗接”的方法,使其与身部融为一体,同时展现舒展流畅的一面。
(三)底足处理技巧。在底足方面,可分为捺底、高加底及钉足三种形式。一捺底使圆器呈现简练灵巧之美,加底即是在成型后添加一个泥圈,也称作挖足;钉足则根据高度不同分类,一般用于大口小脚类别的手工艺品。
底足作为构建紫砂 壸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大小不仅影响着整个装饰效果,还决定了放置稳定性,所以正确处理这些细节至关重要,以确保最终产品既实用又具备美观性质。这涉及深厚的艺术创意与技术操作结合,是提升这项手工艺品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