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文物珍宝展出陶瓷工艺品照片展示其精美与历史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成为此次展览的重要场景展示这些珍贵
我站在博物馆的圆形陶罐前,心中充满了敬畏。它来自阿尔巴县必雅努乡必雅努·得·乔斯村,铜石并用时代的产物。佩特雷史提文化的陶瓷,展现了公元前5000—前4500年的文明。而这件陶罐,以手塑、釉下彩绘、烧制、抛光工艺而成,它高17.8厘米,最大的直径达23.9厘米,是锡比乌——布鲁肯陶尔国家博物馆的一份宝贵收藏。
22日,我目睹了一场重要的签署仪式,那是“罗马尼亚珍宝”展览协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我了解到,这次展览将于12月11日开幕,并持续三个月至2016年3月13日结束。
“罗马尼亚珍宝”展览以历史为线索,将向我们展示罗马尼亚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明到青铜和铁器时代高度发达的冶炼术,从盖塔—达契亚人的金银器文明到罗马帝国治下的“罗马化”文明,再到中世纪宗教文明和近代早期吸收东西方文化创造出的本土文明。这次展览精选了445件(套)精品,其中包括石器、陶瓷器、金银器、铜器、玻璃器、木器、壁画书稿及纺织物等多样化品项。
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陶瓷制作艺术让我深感震撼。库库特尼文化和古梅尼察文化代表的罗马尼亚彩陶,不仅在欧洲享有盛名,在中国观众眼中尤其令人兴奋,因为新石器时代的罗马尼亚彩陶与中国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中的类似风格相呼应。在没有直接交流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解释两种物质文明艺术风格相似的现象,这个问题将为学术界提供新的研究课题。
此次展览,是由多方合作主办:包括罗马尼亚文化部、罗馬尼亞駐華大使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與中國國家博物館。这是一个国际合作的大型项目,也是对两国之间友好交流的一次美妙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