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厉害的美术学院公共艺术课程学分如拿糖果

  • 艺术展览
  • 2025年02月26日
  • 在杭州师范大学这样一所师范类综合高校中,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多年来,这所学校一直致力于将公共艺术课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学习机会。胡易知老师是该校公共艺术教育部书法与美术教研室的主要授课教师,他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国画、美术鉴赏等公共选修课程。 在众多公众艺术课程中,是否有人对美术类课程表示欢迎?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他们对此类型课程接受程度如何

最厉害的美术学院公共艺术课程学分如拿糖果

在杭州师范大学这样一所师范类综合高校中,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多年来,这所学校一直致力于将公共艺术课融入到教学计划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学习机会。胡易知老师是该校公共艺术教育部书法与美术教研室的主要授课教师,他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中国画、美术鉴赏等公共选修课程。

在众多公众艺术课程中,是否有人对美术类课程表示欢迎?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他们对此类型课程接受程度如何?一个理想的公众艺术课堂状态又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胡易知老师。

美术类公众课成了热门选择

记者:作为一位专注于公众艺术教育的人,您能分享一下教授非专业学士生的一些感受吗?

胡易知(以下简称“胡”):近年来,我主要负责为不同专业的大量学生成绩编写和讲授中国画等课程。由于我所面对的是来自各种背景和角度不同的学生群体,所以首先要考虑如何让他们接纳这门深奥而复杂的学科,然后通过浅显且直接的教学方法,让他们逐渐了解并进入这门领域。我从外行人开始,每次几节简单而紧凑的课程,就能够帮助他们感受到这一流派最本质的情感,并逐步喜欢上它。比如,在中国画方面,我始终努力探索让他们真正理解其纯粹价值和审美高度。

记者:在诸多公众艺术课目中,是否有哪个部分特别受欢迎?

胡:由于其特殊性,确实存在许多愿意选择美术类公开选修课的情况。这或许源于一些不敢表演舞蹈或不擅长音乐但愿意听讲绘画鉴赏,以及那些不擅长绘画但愿意坐在桌前尝试几笔者的情况。在案头授课环境下,不会动笔也许更乐于倾听,而不会动手也许更愿意静坐观察。这使得相较其他类型,如舞蹈或者音乐,它们因为无法表现自我而被排斥,因此更加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而很多时候,由于选修人数远超限额,这种情况反复发生。

工科思维同样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画

记者:您教授过的一些中国画课程中的学生,其专业背景差异对理解、接收这种文化产品产生了什么影响?

胡:在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化教学,大部分学生拥有文史哲背景。但是在我们这里,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都有浪漫主义色彩,有很多后来才发现自己与此相关工作的人物出现。而实际上,并不存在任何明显差别,因为两种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因材施教至关重要。在我的经验里,没有谁能说只有一种天赋或才能。一旦你适应某一种方式,你就可以实现无限可能,比如文史系出身的人因其积累,可以更深刻地领悟绘画内涵;而数学物理系出身的人则可以以逻辑严谨为基础去思考技法,从理论探究转变为实践操作,他们提出疑问,“这个笔法应该竖立还是平放?”“这个墨水比例应该多少才有效?”虽然不能用规律总结所有技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正是助力之一,也是引导他走进技巧练习状态同时寻找感性的认知避免盲目的逻辑性的一种途径。

《高校美育意见》提出了每位毕业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方可毕业,这对于学生是一种压力吗?

胡:早已明确规定:“每个普通高等学校需至少2个公共限定性选修成绩;每位新生需至少1门及以上通过。”这是普通高校基本要求,我们作为师范院校,则要求师范类同学至少4个单位。此外,还有更多选择供大家挑战,如5-6年的时间内开设5-6门不同的展览项目,每季度3-4项供大家挑战。不过,一定数量固定的任务给予自由空间,使尽可能涵盖广泛兴趣和需求,让大家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事项并不困难。

除了大量选项之外,还有各种授课形式可供选择,如教师主导型鉴赏活动以及教师与互动结合实践与理论活动还包括纯实践活动。因此,对我来说,每位同学须修满规定分时方可毕业并非难事,只要合理规划学习过程便可轻松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