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品交易平台解密口号式评论与标签式评论的频发原因
在探讨话语权的构建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评论领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作为评论家,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文艺理论知识。此外,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实中,有些评论家虽然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表里不一,他们生活中的言行与私下言行不符,这种做法难以获得公众的尊重。而在学术层面上,如果理论阐述与现实情况脱节,就容易出现“口号式评论”、“标签式评论”等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源于评论家缺乏相关文艺创作经验,只能依靠自己的认知去理解和评价事物。即便他们文字功底再好,也无法真正深入到具体问题之中,让人感到云里雾里或隔靴搔痒。在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相通性,但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性,不同的人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间来掌握。这就要求评论家不要轻易涉足自己不熟悉的事业,以免暴露出自己的肤浅或无知。
除了这类情况,还有一些人只喜欢大谈理念,而当面对具体问题时则束手无策。他们满足于自己的有限了解,用一些名词概念兜圈子,而没有提供实际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评论更像是在纸上谈兵,没有解决实际创作中的真实难题。
回到话语权构建的问题,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评论家,还应注重将自己的观点有效传播出去,使之能够触及广泛的人群。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小圈子发表文章,即使是著名的一些作品,也只有当它们超越了这个范围,被更多人所知晓,那才算得上真正具有影响力。
有些年轻人的错误在于追求格式化、程式化或者偏激的情绪表达,以此来出名或吸引注意力。但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样的行为并不会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只会让我们显得浮夸而不扎实。相反,我们应该坚持敬业、定力和脚踏实地,不断更新我们的认知和观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地球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