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艺术家全光荣中国首展阈限之维在京启幕

韩国艺术家全光荣中国首展阈限之维在京启幕

    《聚合03-BJ001》,混合材料韩国桑皮纸,直径 310 cm,2003

    2023年9月28日下午,韩国艺术家全光荣(Chun Kwang Young)首次中国个展“阈限之维”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开幕。本次展览由策展人冯博一策划,展出艺术家自2003年至2023年间创作的20余件极具代表性的“聚合”系列作品。

    全光荣(Chun Kwang Young),1944年生于韩国洪川郡,1968年到美国费城艺术学院学习。因为社会环境强调资本主义和艺术的自我表达,全光荣未能适应美国的艺术模式和生活方式。回到首尔后,全光荣开始尝试使用韩国桑皮纸——一种他童年时熟悉的材料——来制作大型的独立雕塑。

    “聚合”作为全光荣的标志系列,让人联想到岩层或矿物的不朽结晶的雕塑。为了创造不同的形状和动态,全光荣会用从韩国书籍上撕下来的桑皮纸进行扭曲、折叠和波纹处理,然后将它们包裹在聚苯乙烯上,使他的每件作品都具有独特性和个性——仿佛成为变质的、有生命的有机体。纸作为媒介在被人类使用之后,终于能够在艺术家的手中回归到它的自然怀抱,再次被赋予了活力。全光荣也注意到了印在这些桑皮纸上的文字和字符。在撕裂和重塑的过程中,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一个关于过去的毁灭和随后的新生的比喻。

    据策展人冯博一介绍,“阈限”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术语和概念,意味着一种社会文化结构从稳定的状态中脱离,同时向待建立结构过渡的状态,包括分离、阈限、聚合三个阶段。而此次展览的题目“阈限之维”指涉的是介于两者之间模糊、暂时和不确定性的文化杂糅空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魅力。全光荣的艺术履迹和创作的《聚合》系列作品,具有在不同状态之间转化与递进的“阈限”特征:通过艺术化的仪式,将个人的思考、认知和经验交融于他“一意孤行”的艺术实验之中。

    全光荣将韩国传统的、坚韧的桑皮纸材料,转化为创作的媒介,沉淀为作品的底色,并超越了其中的功能属性,直接对应和测度着时代的沧桑变化。形成了遮蔽与交叠的碎片化结构,并始终处于“无边”的抽离与延伸之中。其中压缩着他偏执、严谨的处理方式,也是他节制、精致艺术态度的象征。充分塑造和建立了一个独属于自我封闭的视界。而长时间单一地去做一件事,或许是他最喜欢的工作方式。

    在全光荣创作的行为方式上,他根据时间、空间和心绪的起伏变化,“亦复如是”地对桑皮纸进行、结扎和勾勒、点染。这种带有日常修行的现场和逼仄的视觉空间,将观者带入到了一种心理体验的境地,弥漫出一种静穆的氛围。因此,他的创作所构成的修行状态直接衔接于东方的传统文化,在顿悟、冥想、观照之中,愈发显示出静与动、冷与热、简与繁、疏与密的融合。而在作品中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与叠加出的不同形态的错落装置,则形成了一种字尘信息、折纸缠束与复数般凝聚的视觉效果。由此,时间与空间产生了一种混杂、微妙的关系,凸现了一种不确定性的作用和无法把握的变动。

    这种“不确定性”与其说是全光荣对艺术边界的模糊与交融方式的探索,不如说是超越现实经验之外的艺术想象,完成了他对具体而微的历史、日常和记忆的情结。而由他构成的种种“魔块”,包括色彩渐变的壁挂式的拼贴集合,不仅是视觉形式的堆叠,还聚集着他个人乃至族群的能量,这个能量是有重量的——既纠结于矛盾的角逐,又掣肘于对抗的平衡。其价值与意义不是在作品的对应关系中去寻找,而是在他所规约的“聚合”装置中不断探索对历史、现实及个人境遇的投射。

    冯博一认为,当这些桑皮纸捆扎的文化符码,密密匝匝地悬沉于展厅之时,社会本身所形成的裸露伤口见微知著地将那些曾被以往的历史书写有意或无意忽略的细节直观地呈现在观者面前,构建出一种质朴、直接的力量,开启了历史意识形态的另一想像空间。我们尽可以透过历史的浮尘去发现、共享可见或不可见的曾经存在。如同从现实时空中寻找历时性的记忆,又仿佛是祭坛,在沉默、凝重、忍耐与负重之中,一种对历史的迎纳,对大地的皈依,以及对象征物质文化色泽的抚慰。

    展览将持续至10月29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