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织的轨迹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特展在清华艺博举行探索世界四大美院人物与设计风潮的交汇点
为纪念中德建交5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德国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维斯滕罗特基金会合作,特别策划了“交织的轨迹——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特展。这次展览不仅是对中德两国在人文领域交流互鉴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四大美院之一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示其专业教育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的典范。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他强调本次展览是一项国际博物 馆专业领域的多方资源共享与多元文化整合的重要活动,为中国观众呈现了德国现代设计发展路径,并为中国的设计理论、设计实践与设计教育提供了现实参照。
同时,由于疫情限制,这次项目直到现在才得以落实。作为中德建交五十年纪念的一部分,它不仅以设计为主题,还展示了两个德国共存这一特殊历史阶段,这段历史对今天我们仍有意义。感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坚持共同举办这个展览。
此外,本次合作得到了来自联邦外交部和驻华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对此大家表示深深感激。此刻,我们期待开展更多类似的项目,以促进不同个体、国家及文化之间接触,使我们发现共同兴趣并开展对话。兔年刚开始,我们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来增进理解和友谊。
在研讨会上,来自美术界、设计界等十位专家学者参与了针对战后德国现代设计延伸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们包括方晓风、王辉、吴诗中等人。在现场发言或通过线上方式参与研讨的人员还包括连冕和林家阳。此研讨会由杭间主持,并且旨在探索战后时期如何影响当今社会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最后,“交织的轨迹:1945-1990”的这场旅行带来了300余组/件作品,其中包含迪特·拉姆斯、大卫·格里菲斯、彼得·施密茨等杰出人的作品,以及哈勒工业学院、中美工艺学院等机构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平面图形、二代产品、一代家庭用品照明设备室内装饰以及时尚纺织品首饰制作,从而反映出一个被广泛认为具有极高创造力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挑战性质所需解决问题的时候期。而最终,这些都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们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