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堪比蒙娜丽莎的无名女郎 如何讲述巡回画派肖像画的光荣

  • 艺术资讯
  • 2024年12月20日
  • 最近由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较为全面地展示19-20世纪初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其中的一张创作于1883年的《无名女郎》,至今看了仍令人流连忘返、过目难忘。今日我们就借这张《无名女郎》来聊聊这位俄罗斯艺术家克拉姆斯柯依。 《无名女郎》,伊万·

一张堪比蒙娜丽莎的无名女郎 如何讲述巡回画派肖像画的光荣

最近由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较为全面地展示19-20世纪初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其中的一张创作于1883年的《无名女郎》,至今看了仍令人流连忘返、过目难忘。今日我们就借这张《无名女郎》来聊聊这位俄罗斯艺术家克拉姆斯柯依。


《无名女郎》,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1883年 75.5cm×99cm 画布油彩

这幅颇具美学价值的肖像画中,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了对象的神韵。画中的这位女郎高傲的望向观者,她穿戴着上流社会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就是圣彼得堡着名的亚历山大剧院。同时画中的无名女郎侧身端坐,转首俯视着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显得有些孤高。这正表明画中人物与这个世道格格不入,冷眼审视,不屑一顾,又不愿与之合流的神情,隐含着当时一部分主义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态度。

画家究竟画的是谁?事实上作者从没有透露过,直至今日这位美丽女士的身份仍然是个谜。不过艺术家克拉姆斯柯依的这幅肖像刚好与托尔斯泰的着作《安娜·卡列尼娜》是同时问世,因此当时有人说他画的就是安娜·卡列尼娜,这也是这张作品名噪一时的原因之一。

艺术家在这张肖像画中也许就是展示一位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女性典型,因其形象塑造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这张《无名女郎》是世界美术史上肖像画的杰作。同时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画面整个形象所体现的素描基础是如此坚实,给人以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背景介绍

回顾俄罗斯绘画的发展,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古俄罗斯时期,这是封建社会初期对拜占庭文化的移植与古俄罗斯民族艺术的形成时期,在俄罗斯文化中可以看到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彼得大帝到叶卡德琳娜女皇统治的整个18世纪,这是的改革和“欧化”时期,文化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艺术的影响下迅速发展,艺术开始纳入欧洲文艺发展的进程,欧洲流行的古典主义这时在也被效法和模仿;

第三个阶段是19世纪上半期,这是民族艺术的奠定时期。18世纪中期成立的皇家美术学院,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培养出了一批真正的本土艺术家,他们呼吸本民族的空气,吸收民族文化的养料,这也正是具有特色的文艺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的重要时刻。

第四个阶段是19世纪中期以后至20世纪初,即从批判现实主义到含有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因素的新流派的出现。的批判现实主义文艺创作,在关注现实和在与西欧广泛的交流中,以其题材、体裁、风格和手法的多样性与独创性,在世界艺坛占有重要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当时的法国文艺并驾齐驱,各领一方,各自推出了世界级的大师,组成了艺术史上璀璨夺目的一串明珠。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1837-1887)就是其中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也是俄罗斯着名的现实主义画派——巡回展览画派的创始人。


克拉姆斯柯依肖像

“巡回画派”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主义、现实主义的进步艺术流派,它从1870年正式成立起,到1923年止,对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的绘画起了巨大的作用,使的绘画艺术进入到世界范围。这个画派在艺术上主张“没有思想就没有艺术”,画“必须反映生活中深远的思想,否则,不论它是什么形式,都不过是一张如实记录的照片”。他们提出艺术必须“到民间去”,绘画应该是“民族的”,应该关怀现实,“艺术家的使命……在于真实地再现生活”。克拉姆斯科依是“巡回画派”的组织者、领袖,同时也是以其创作的身体力行者。

时间现在回到1863年11月9日那一天,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正举行宣布大金质奖绘画比赛题目的隆重仪式,学院委员会的成员个个佩戴着奖章绶带,神色庄严地端坐在铺着暗绿色丝绒的长桌边。年迈的加加林公爵,用威严的语调宣读着学院委员会的决定:“庆祝学院成立100周年的大金质奖章绘画比赛,决定以《瓦尔加拉宫的宴会》为题:在宝座上端坐着由神和英雄环绕着的上帝,乌鸦栖息在他的肩头……狼追逐着月亮,跑过瓦尔加拉宫的拱门……。”就在这时,站在对面静静地聆听决定的学生中走出来一位身材消瘦、脸色苍白、留着稀疏短须的青年,他缓步走到院长的面前:“我们曾多次请求学院批准各自按自己的意愿创作画面,但是,委员会没有给予任何满足的意愿,因此,我们希望把自己从这种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予我们自由美术家文凭。”他便是克拉姆斯柯依。他代表14名艺术家发表的上面的言论,但学院委员会最终拒绝了14名学生的要求,被认为言行“越轨”并且宣布开除了他们。

于是,以克拉姆斯柯依为核心,这14名一贫如洗的青年学生于1865年组成了美术家合作工厂,刊登广告承接各种美术工作,成为一个愉快的、公社式的集体。克拉姆斯柯依主张艺术必须干预生活,关心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并具有坚强的民族性格。每到夏天,他们就到民间去写生作画;每当冬天,他们便从事新的创作,并且热烈地讨论大家关心的题目。“房子的壁炉里什么也没有点燃,但是却燃烧着每个人对俄罗斯绘画满腔热爱的熊熊火焰……”。1868年冬天,“俄罗斯美术家巡回展览协会”成立,它的宗旨是要把美术家的作品送到彼得堡以外的地方去展览,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他们的作品,从而打破由皇室和贵族垄断美术、左右评论的状况。1870年秋天,“巡回画派”的画家们共同商定了巡回展览协会的章程,宣布自己的宗旨是:“建立巡回展览协会的目的是使外省居民有可能认识艺术的成就。”


米娜莫伊谢耶夫肖像

于是今天的我们,穿越近150年的时间,在中国上海看到了他们的展览,看到克拉姆斯柯依以及“巡回画派”的作品。

克拉姆斯柯依的肖像画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变革,正如评论家所言:他的肖像画可以构成一个展示十月前夕从事进步事业的杰出艺术家和卓越的活动家的画廊,这不仅仅是克拉姆斯柯依的光荣,也是肖像画的光荣”。

除了上文中介绍的《无名女郎》,克拉姆斯柯的《月夜》是其成名作品。


《月夜》

《月夜》这是一幅被人誉为“爱情诗”的油画,它继承了俄罗斯艺术的民族性与文学性,叙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这样的时刻,一个穿白色衣裙的美丽少女,独坐池塘边洒满月光下的长椅上。

克拉姆斯柯依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画大师,他最善于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注重人物性格刻画。画家以不露笔痕的细腻笔触,描绘镶在面孔上那双晶亮透明、炯炯有神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探到他的内心,坚毅、果敢与责任心。克拉姆斯柯依在给收藏家特列恰柯夫的信中这样写道:“像山林看护者这样的人,是有头脑的,是对社会抱有不满情绪,不向暴力和蛮横妥协,为了正义可随时站出来的人。”是的,他那锐利的目光和非凡的气质,正是这样的人。


《护林员》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还有这幅希施金肖像,不仅真实地再现了这位俄罗斯大自然“歌手”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到这位风景大师的内心世界。希施金长着一副胳腮胡须,性格幽默开朗,总喜欢两手插在上衣口袋里。为了展示其精神气质,画家采用半身特写构图,使形体语言更为集中,表现出希施金朴实得就像的农民一样。他冷眼看着这个世界,思索着自然和人生的奥秘,再用他的画笔传达给人民大众。


《希施金像》

还有下面的画中人是一位典型的俄罗斯农民,朴实憨厚,勇敢勤劳,艰难的生活没有压倒他自尊、自强和乐观的个性。画中形象毫无修饰,如同一位真实的农民站在身旁,仿佛能嗅到他身上的泥土气息与芬芳。


《手持马勒的农夫》

列宾Repin在他的回忆录《抚今追昔》中,有专章对克拉姆斯科依的评述。克拉姆斯科依是一位关心社会和大众命运的人,常为不平等的社会而苦恼。因此,曾画过《荒野中的》,借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作为肖像画家的克拉姆斯柯依,始终注意对人的外貌、人的头部和面孔,特别是眼神的刻画,他所画的肖像,目光总是盯着观众,这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荒野中的》

克拉姆斯柯依出生在中部一个贫寒的市民家里。他从小就是在贫困中度过的,成家后妻子、女儿又经常害病,两个儿子也先后夭折,这在精神和体力上都损害了他的健康,但他仍顽强地坚持创作。童年当过听差和乡里的记事员,1853年随一流动照相师修理底板,因一偶然的机会来到彼得堡,在1857年考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其后就终日在画布上劳作终身,不到50就疾病缠身。


艺术家克拉姆斯柯依

1887年3月25日,克拉姆斯柯依正为给他治病的医生画像,他象往常那样,一边画着,一边同医生交谈。突然,他的身体摇晃了一下,便倒在面前的调色板上,一代闻名的艺术大师就这样突如其来地与世长辞了。


一个农民的头像


薇拉·尼古拉耶夫娜的肖像


菲亚·尼古拉耶夫娜和索菲亚·伊万诺夫娜考古艺术家的妻子和女儿


一个女孩 1873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