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热播艺术天赋高的人都很奇怪生僻字勾起文化记忆的迷雾
近日,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在北京卫视热播,引发了公众对生僻字的广泛关注。主演孙俪提到,她在阅读剧本时曾经需要借助新华字典来识别那些不常见的汉字。上海观复博物馆也举办了一次活动,将生僻字作为展品,参观者只要能准确读出其中一部分就可免费进入。这场风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这些“冷僻”的字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兴特别强调,这些生僻字虽然不经常使用,但仍然是现代汉语的一部分。它们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如“薅”、“氽”等词汇,或许在当今社会并不频繁出现,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乐趣和深厚的底蕴。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冉启斌认为,生僻字能够提升现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它们往往承载着特定时代的印记或信息,可以激发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在先秦时期,“豕”、“豭”、“豝”、“豚”等猪类名称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家畜重要性的认知。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宋文辉则指出,很多生僻字与产生它们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如刖刑中的“刖”,或者石碑上的赑屃(bìxì),随着时代变迁而消失。近年来,由于节目如《汉字听写大会》的流行,以及电视剧《芈月传》的播出、观复博物馆“冷字墙”的设立,这些久违的文字再次成为焦点话题。
然而,对于这些生僻字,有人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这类文字已经不再适用,只是因为难写、难认、难读才逐渐被淘汰。而有的人则选择偶尔使用,以表达特殊情感,但过度推崇将会影响语言发展规律。
此外,不少方言口语中的词汇如扽、搋、趿、薅等,也因为其书面化转化而成为了网络讨论的话题。这反映了我们的书面语向日常口语靠拢,让我们更加珍惜并理解这些原本只挂嘴边却未曾落笔的文字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