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裂开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的李中茂之旅
在成都蓝顶艺术区D空间,6日迎来了“看见——李中茂油画展”,这是一次戏剧性的视觉盛宴。李中茂不仅是作家和媒体人,更是一位艺术家,他的文学素养、诗性人格,以及对世界的深刻体认和人性的细腻洞察,为他的绘画注入了专业与情感的双重丰富。
据悉,2007年3月的一天,李中茂在翻阅巴尔蒂斯画册时,被无意间触发,从此他沉迷于绘画,将16年的时间投入其中,就像猛子扎进水塘后开始疯狂游泳一样。他的作品以女性为主,他们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孤绝的情感,这种情绪既不明确,也难以琢磨。在他看来,女性更难以理解,她们隐藏着更多的秘密,他通过绘画试图捕捉那些未曾浮出的冰山。
观者会发现,每一幅作品的人物形象清瘦服饰简洁,“服饰如道具”能够区分不同的人,但避免了对画面的注意力分散。这样的处理方式,如同写诗一样,让修饰变得多余,而使用动词则显得更加直接。
尽管每个人似乎都挨得很近,但彼此之间却存在隔阂。这份疏离感贯穿于整个作品系列。在李中茂看来,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总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业,我们只能尽力去理解,而不是追求被理解。
朋友们知道,李中茂是一个平和且热爱生活的人,他并不太介意环境的变化,即使是下雨天,也能找到乐趣。他与妻子洁尘共同面对创作中的困惑,他们会坐下来聊聊天。洁尘在《成为一个画家》中这样写道:时代共同记忆对他来说相对稀薄,而个人的成长痕迹则显而易见,这些痕迹沉静雅致,有洁癖内观重、偏好赏析,并精通赏析。
尽管生活平淡,但表达欲望并未减少,在描摹那些女性肖像时,李中茂并非成为她们,而是在旁观他们。而何小竹评价说:“我喜欢中茂的画,它笨拙又有灵动之处;抒情又有沉思。”这些人物画像延续了他作为作家的身份,同时叙事也是他的偏好。他每一幅作品背后仿佛藏着故事,这样的“故事性”赋予了平面的作品额外文学维度,使其如同带有浪漫色彩的小说一般连贯起来。
对于文字和绘画哪一个表达更顺畅?李中茂认为:“如果要说得比较清楚、比较过瘾,那肯定是文字。但文字的难度更大。”然而,对于自由和随机性的追求,则让绘画显得更加自由自在地发展。此外,无论是色彩呈现、人物关系处理还是构图,都有一步步向成熟迈进的过程显示出来。
策展人的前言提到:“图像只是表象,其背后的意蕴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视角,看见的事情也将截然不同。”因此,“看见——李中茂油畫展”的举办,是一次探索这个问题的一个机会。这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5月6日至6月30日,在周四、周六、周日14:00—17:00期间开放地点位于成都蓝顶艺术区三期85栋一单元一号D空间。